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

卖杨树怎么计算立方(活杨树怎么估算立方)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2-10-30 06:09:12作者:YD166手机阅读>>

卖杨树怎么计算立方,活杨树怎么估算立方(1)

黄河滩上的家园

若荷

提起黄河,便会使人想到黄河壶口那惊涛拍岸、浊浪涛天的景象,它似一条桀骜不驯的巨龙,横冲直撞,泥沙俱下地奔流之后,留下一片高低不平的荒滩。冠县东古城镇田马园村,就处在这样一个沙丘遍野的黄河故道上。翻开漫长的村史,上世纪八十年代,这里还是一个不宜人类居住的地区,沙丘连着沙丘,荒漠无以覆盖,一年四季风沙肆虐,晴雨无期,庄稼种下百亩,成活不了三垄。种下小麦,麦苗刚刚破土,一场大风就会将它吹得无影无踪。千年的土地,数百年古老的村庄,却没有一处供人春播秋收,侍弄庄稼的地方。

为了生计,村里很多人走出家门乞讨,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土地进行规划,给田马园村划进几百亩耕地,但流沙也像长脚,你在哪里耕种,它们就去哪里闹腾,严重影响庄稼的收成。村里种棉花,每亩皮棉产量只有二斤半,种粮食,一亩地顶多收百多斤。生活上艰苦,人们清水蘸盐当菜吃,窝头泡饭填肚皮,依靠国家的救济粮生存。由于穷,年轻人娶不上媳妇,新嫁的媳妇苦不堪言。曾经流传着一首歌谣:荒丘沙滩无限好,只见哥哥不见嫂;娘啊娘,你好狠心,把俺嫁到马园村,饿了吃沙土,渴了嚼茅根。

没有林木的村庄,留不住金凤凰,更留不住财富,连大自然都欺负。村里特殊的现状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县里鼓励村民种棉花,周围的村庄都因种棉花摆脱了贫困,实现了温饱,可田马园村却始终挣扎在贫困线上,那一片片荒滩成了田马园人的心头病。抓一把黄沙在手心,沙化的土壤既是摆脱不了的穷根,又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村民对这片土地有着的深深的情结,难以割舍。在这样的情形下,血气方刚的田洪勋挺身而出,担起村党支部*的重任。他清楚地知道,要想遏制风沙,若要摘掉田马园村的穷帽子,就得治理沙丘,平整土地,植树造林。那一年,他才三十多岁。

沉寂多年的村庄热闹了起来。当年冬天,田洪勋带领全村500多名村民,推起独轮小车开进了荒沙滩,他一边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安抚群众,一边亲自上阵,身先士卒,推车运土,挥锨装车,丝毫不落群众之后。手掌磨出血泡,绳索勒进肩头……寒暑易节、痴心不改。漫长的14个春秋之后,乡亲们众志成城,以常人无法想象的坚韧,平掉了28个大沙丘,填平了400多个低洼滩,累积动土1亿多立方。

在治沙填沟平丘的战场上,他们采取治一片地,就打一眼井、种一片庄稼;修一段路,就栽一段树的方法,开垦良田2000多亩,植树造林12万多棵,打造机井70多眼。一垄垄麦苗生长出来,一棵棵树木生枝展叶,望着一片平坦的土地,人们万分激动,老人们守在地里舍不得回家,眼角的皱纹里涌出喜泪。他们看不够那绿油油的禾苗,看不够几辈人都没见过的绿色。他们满怀希望地耕耘着自己的土地,播种着自己的庄稼,种植着自己的树木,将世代荒凉的沙滩妆点得生机勃勃。

土地平整了,肥沃了,适宜耕种了,粮棉生产丰收了,村民向往已久的温饱终于牢牢地攥在了手里,劳累半辈子的田洪勋也该歇歇了。可全国各地的“富裕村”“万元户”如雨后春笋纷纷冒尖,又令田洪勋“眼热”起来。别人能奔小康,咱为什么不能?经过多少个不眠之夜的深思,他想到了种果树。靠单一的粮棉生产,只能解决温饱问题,要想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必须另辟蹊径。从前的田马园村粮食都不长,更别说种果树了,吃过水果的人都不多。曾经有人到济南串亲戚,对方给了个苹果,他颇为新奇,疑为“仙果”。那时的苹果水分少,品种老,远不如现在的口感好,但初尝苹果的人依然认为是人间少有的味道。

听说要种果树,村民踊跃响应,很快,他们从外地引进了一种红富士苹果。由于缺乏技术,管理不善,加之果苗质差混杂,结出的苹果个头小产量低,几年下来经济效益不佳,村民有些心灰意冷。面对失败,倔强的田洪勋不但没有气馁,反而更加激发了斗志。1994年春节,天气寒冷刺骨,一场罕见大雪堆积门外。这个时候,人们大都足不出户,躲在屋里猫冬,田洪勋却呆不住了,春节刚过,便整理简单的行装,踏上了寻觅优良果树品种的征途。

那年春天,田洪勋去了不少的地方,他东奔西走,寻找梦中的优级果树。当他来到烟台市招远县,拜访果科所的专家时,听说该市鲁格庄和日本联合种植的早生红富士获得成功,眼前一亮,放下水杯,租了一辆自行车就往鲁格庄村赶,当他顶着寒风好不容易赶到,联系对方,人家说果树刚刚种植成功,不好马上开始出售接条,在田洪勋的软磨硬泡下,对方才勉强答应卖给1万根,但条件是三天之内必须交上2万元现金。

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何况是2万元?他只好披星戴月赶回家,想尽一切办法筹资。村里没有钱,他将给女儿出嫁买嫁妆和儿子结婚盖房的钱拿出来,卖掉没骑几天的摩托车,又动员五名村支委成员每人凑了1000元,终于将2万元现金一分不少地凑齐。这才把被田洪勋视若金宝的果苗顺利引进田马园村,并嫁接成功。三年后,200多亩早生红富士开始挂果,刚进盛果期,亩产就达1500多公斤,每亩收入4500多元。

多年来,寻找果树新品种已成了田洪勋的习惯,一旦有改良机会就决不放弃。1995年,他在考察中了解到,于由大樱桃种植规模小,货源紧俏,售价高得惊人,能否将大樱桃引进田马园的想法,又成了纠集在田洪勋心头不散的心结。他请专家进行考察、论证,专家认为,田马园村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土壤为砂壤质地潮土,适宜樱桃的生长,而且早春温度回升快,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樱桃提前发育,田洪勋听后,当即决定动员村民种植。

此时村民尚不知樱桃为何物,更不知有多大的经济价值,但是大家相信田洪勋,樱桃引进后很快便得到推广种植。冬去春来,樱桃挂果,村民看那玲珑的娇小的模样,非常失望,纷纷找到田洪勋,要求把樱桃树拔掉,腾出土地种庄稼,在田洪勋的极力劝说下,大家这才勉强等待樱桃丰收。没想到,当年的市场价每斤20元,几棵果树的收入赶上半亩地的庄稼,着实让村民意外了一回,种植樱桃的积极性顿时提高了。

随着村民不断加入,樱桃种植面积已达1万余亩,成为全国最大的早熟大樱桃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壮大了,也壮大了田洪勋的“野心”。在他的提议下,村里建起了产业服务中心,以水果产业为依托,向农民提供互惠互利的有偿服务,实现了统一耕种、统一种植、统一浇灌、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购进农资、统一测土施肥,统一市场销售,各个环节一条龙,有效地解决了销售、服务等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降低了村民果树产业的生产成本。

与此同时,他聘请市设计院制定了《田马园村新农村建设规划》,统一规划、建设农村新型住宅楼160余栋,投资建成文化活动中心和小学各一处,并对村庄所有街道、围村路道进行了美化硬化,铺设下水管道,安装地下电缆,在街道两侧铺设花砖,栽植法桐,垂柳,百日红,为群众购置健身器材,安装了路灯,盖起了图书馆、娱乐室,建起了篮球场等。奋斗了整整三十年,田洪勋和全村村民梦想中的新农村,终于变成了现实。

采访期间,我们提出到村子的周围转转,我仔细看脚下的土地,看不出与其他土地有什么异处,我仰头看街道两旁的树木,虽然是在秋天,小区周围仍然花红柳绿,树木葱茏,也看不出与其他树木有什么不同。漫步村头,崭新的“小洋楼”粉墙红瓦,既有法式的高贵,又有中式的奢华,昔日的贫穷痕迹早已找不到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朝气蓬勃的现代化新型农村。

为了让后人了解那段历史,不忘过去,田马园村人特意留下了一座没有拉平的沙丘,高十多米。牵着斜坡上的藤萝上去,可以望见远近的田原村景。然而站在高高的沙丘之上,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苦难与汗水铸就的历史,还看到了丰收在望的庄稼,和一览无余的田野风光。这座穿越千年的沙丘啊,它不但见证了这片充满希冀和热望的土地,还见证了田马园村人民的勤劳、勇敢、智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卖杨树怎么计算立方,活杨树怎么估算立方(2)

冯俊奎的“梨树经”

冠县,韩露村。细雨中,我们走向这个村庄,走向这片古老的梨园。听村里的人们讲起梨树的发展史,总感觉它像一部童话:从前,有一位慈祥的老奶奶,她看到这里的人们过得窘困,生活无着,便使了个魔法,让村子里所有的树木全都开了花、结了果,给人们送去了甜蜜、温饱、快乐和幸福……故事往往是这样开始的。

很久很久以前,黄河之水弥漫河床,漫延的河水裹挟黄土高原的泥沙,到处淤积,植被破坏严重。没有植物根系的保护和固定,土质疏松,大量的泥土被冲刷到黄河水里,复又造成水土流失。明时,河水改道,遗下了这片荒漠的土地,形成一马平川。数十年前,这里人迹罕至,土地碱化,更别说植被绿化。每到春天,平原上吹起狂风,扬起沙尘,荒漠遍地。为了守护家园,人们开始植树造林。

种梨树,是韩露村的传统,三百多年以前,这里就有了梨树。那时的梨树仅有数棵,分别由三个不同姓氏的人家栽种。其后,村人相继种植。经年的累积,渐成现在的规模。古老的树种,带给村民花朵的享受,果实的幸福,村里至今留传着前人栽种梨树的传说。当你站在梨园的高处眺望,十万多株梨树呈现在眼前,无边无际,简直就是梨树的王国。这些历经沧桑的梨树,树龄上百年的就一万多棵,它们在悠长的岁月里默默生存,繁育果实,阻挡风沙,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

梨行中间有一棵“梨树王”,枝杈虬劲,乌鳞斑驳,华冠横空四逸,历经三百六十年风雨侵袭,至今仍然生机勃勃,春来开花,秋来结果,每年收获两千余斤果实,创造出古树结果的奇迹。我们去时,梨子的采摘期已过,粗壮的梨树枝上,尚有未落尽的树叶,它们以优美的风姿,成了迎接我们的第一道风景。听村民们说,这片梨园能够保留下来,是与支书冯俊奎的努力分不开的。

50多岁的冯俊奎,是位土生土长的农民,因为朴实能干有头脑,深得村民的信任,2001年,被选举为村*。面对群众期待的目光,冯俊奎不但没有喜悦,反而感到了压力。为开展工作,他走进群众家门,坐在村民炕头谈心事、唠家常,倾听大家的意见;找老党员、老干部讨主意、谋发展,汲取前辈的经验,终于,在他诚心实意的请教下,大家的思想达成了一致:要想引领群众走上文明富裕之路,就得在那些老梨树上作文章。

韩露村拥有五千多亩故道沙地,全部栽种着梨树,这些梨树以前属集体所有,后来承包给村民经营,为防止分配不均,村里规定对承包的梨树每三年一调整。但由于各种原因,十五年都没按规定调整承包关系,分配失衡,必定导致矛盾,因梨树的问题纠纷不断。村里新增人口分配不上,有人却将梨园转包给他人,甚至有人在上面盖起了房屋,圈起了院墙,将土地视为己有,日渐一日,引来村民怨声一片,问题积重难返。

梨树不是村民唯一的生存之道,然而梨树的根下,却是村民赖依生存的土地。有人提议,干脆把梨树砍掉,重新划分,种上一些丰产的果树,既保证了品种的高产,又保住了经济效益。只是这样一来,昔日的梨园不再,梨花的景色也看不到了。建议一出,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俗话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爱树护林也是当今生态建设的重要部分。数百年的梨树,不仅是富了村民钱袋子的经济林,还是难得的防风固沙林。放弃还是坚守,冯俊奎衡量了许久,最终,他选择了坚守。

为保住梨园,他做出了两个决定,一是要说服村民,留住梨树,二是尽快调整梨树的承包关系,解决矛盾。打定主意的冯俊奎,立刻安排支委成员挨家挨户去做群众工作,而他自己,则把铺盖搬进了梨园,对梨园进行了精心的看护,立保每一株都安然无恙。他坚信:只要真心为民,一定会取得群众的理解。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群众都被他的执着和真诚打动了,一致同意保留梨树,重新寻找发家致富的新路子。

冯俊奎身材高大、魁梧,没有我们常见的官威,很朴素,很平和,甚至有些木讷。当谈起梨树改良发展史时,笑容就如雨后的阳光,刹那间绽放在脸上。他没有说担任村支部*十多年来的困难,没有说在这十年里自己是怎样在工作中开拓进取,而是把我们领进了这座浩大的梨园,讲起了他的梨经。随着他讲述,我们仿佛看到,他和群众一起抓科技、改品种、搞旅游,将贫穷的韩路村建设成一个民富村美、花果飘香的新型农村的曲折历程……

有一次,冯俊奎外出考察,发现市场里的梨子特别畅销,这些畅销的梨子皮薄肉脆,个大饱满,颜色水润,闻着还有一股淡淡的香味,一斤能卖到四五块钱。经询问,听说是近几年才更新的品种。他突然想,如果我们韩路村的梨树也能得到更新、改良,梨子能够卖到这个价格,古老的梨树,还不成了村里的金疙瘩?揣着这一想法,他跑省城、上北京,咨询果树专家,很快得到专家的肯定,科学改良,搞梨树嫁接,和村民达成共识后,为梨树更新换代的活动开始了。

他们先后引进推广丰水、黄金梨、新兴、新高等品种,有选择地嫁接在梨树上,不久嫁接成功,接穗萌发成新枝,春花谢后,梨树挂果,当年就看到了经济效益,村民终于不再为梨树占地发愁了,不但不要求砍树,大家还互相取经,研究梨树的管理及更新换代的方法。品种的改变,带来的不仅是可观的效益,对管理与销售模式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承包户的经营方式分散,有可能形成果品滞销,价格低落的现状,在冯俊奎倡议下,村里成立了“韩路果品生产合作社”,大力推行合作化生产。同时以梨文化为主题,打造绿色生态型旅游景区,举办观光、民俗、休闲为一体的梨花节。

说话间,我们走进梨园,沿着盘旋的楼梯登上十余米高的观景台。眼前的梨园苍苍茫茫,安静地笼罩在雨幕之中。此时此刻,虽然没有看到洁白的梨花,但秋之红叶也很静美,苍劲的枝干更为壮观。在一处沙丘耸起的地方,一棵梨树露出树根,直立着,露出地面半米有余,其余部分却又深深扎入黄沙之中。冯俊奎说,由于以前村里大风不断,梨树根部的土层被狂风吹走,日深月久便裸露了出来,从而形成了这样的奇观。别看它看似无常,瘦骨嶙峋,可它足有两百多年的树龄。两百多年的风沙吹拂着它,摇动着它,却始终撼动不了它。它抗拒着,也承受着,显示出坚韧不屈的风骨。

为方便游园,梨园路间设有批示牌,从上面可以清楚地看到,以梨树王为中心,依次建有梨王宫、结义园、梨仙居、百草园、亲情园、观花园等体验区,有关的民间的传说更是丰富了梨园的文化内涵,梨园深处还有落英湖、茶馆、农家乐等休闲游乐设施,截止现在,已先后举办了六届梨园文化观光周,开展了五十多个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打响了生态文化观光旅游的品牌。如今的韩露村,一举手一投足,都能变成村民的收入。收入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上去了,那些古老的梨树,便再也不舍得砍伐了。

近些年,随着各地经济林的不断更种,砍来伐去的果树不下百万棵。韩路村这片古老的梨园,经过一次次砍伐的风险,一次次保住并且形成效益,实为不易。今天的韩路村,已成为一个民富村美花果飘香的新型村庄,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5万元,经济作物不止梨树这一种,但是韩露村的梨园,仍然是引领致富的方向,是一张响亮的名片。我能想象得到,当春风吹动、细雨滋润的时候,古老的梨园是怎样的空前的盛况!三百多年的潮起潮落没有淹没它们,风沙也没有将它们摧毁,作为村民,更没有理由将它们抛弃,使它们消失于这片神圣的土地。

卖杨树怎么计算立方,活杨树怎么估算立方(3)

张洪河的无悔人生

认识张洪河后,我知道了什么叫作林业调查,这是他多次提到的一句话。所谓的林业调查,就是每隔一段时间,林业人员对全区林业用地进行的全面调查。这项工作劳动量很大,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每个村、每个林业小班都到。我们所说的林业小班,就是林业用地的地块。这块地上有多少棵树,多大,多粗,多高,有多少立方,哪年种植等等,都要详细记录,不能遗漏。同时还要调查这片地的土壤有多厚,上面都生长什么植物,然后根据严格的专业的数据,来确定这块地合适的栽种,从而进行新的规划。概括起来,就是逐村逐地块的实地勘察。年轻的张洪河,对这项工作早已驾轻就熟。

1991年,22岁的张洪河从莱阳农学院毕业后,分配到长清林业站工作,他很热爱这份工作,为此,他虚心向专家请教,努力学习现代林业知识,与同事一起探讨营造林业技术,积极参加林业调查。多年来的实践工作,让他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无论是当地的树木种植,还是土壤结构情况,他都了解的一清二楚,为科学指导全区造林绿化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和农民怀有特殊的感情,为了帮助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在指导科学造林,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同时,千方百计引进适合全区栽植的林木新品种,并大力推广。

在同事们的眼里,张洪河是个安静的人,很少说话,善于思考,凡事喜欢钻研。除了研究林业站掌握的现有数据,他还到村里转,在山里钻,走遍了长清地区的沟沟坎坎,展现在他面前的除了令人欣慰的森林,还有二十多万亩等待绿化的荒山荒地。当他看到沿黄地区风沙危害严重,由于生态问题影响到当地百姓的生活时,他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用自己所学的技术,努力把长清这片美好的土地绿化起来,打造成美丽的山水家园,使这座城市成为名副其实的“山水长青”,成为森林与绿化共赢的绿色之城。

1994年,站里对杨树丰产林栽培实验时,听说莱西林业局培育了几个杨树新品种,张洪河就只身赶往莱西,几经周折,拿到一麻袋树苗,他如获至宝,高兴得合不拢嘴。可是归程时却遇上了麻烦,由于当天没买上火车票,他被滞留在了车站上。要知道,作为树木,早一天栽种,就多一分成活,他决定不再等了,乘坐一列过路车回家。可人太挤,他人上去了,树条没有上去,乘务员急中生智,把树条从窗口扔了进去。没有座位,他就站在列车的过道上,三百多里路,始终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揽着苗木,终于顺利地带回了单位。

长清山多地薄,人称“七山两洼一平原”。沿黄河百华里的西部滩区,适合栽植杨树丰产林,张洪河就曾负责这些实验林的载种。种实验林有讲究,除严格按要求栽,还要跟踪测量生长情况,汇总数据,一旦栽错,数据就对不起来。在试验过程中,为保证质量,他吃住在现场,亲自看着村民栽种。栽种成活后,还要测量每棵杨树的胸径、树高和树冠形状,通过测量和计算每棵树的材积,算出亩产木材的立方,这是衡量丰产林生长快慢的主要指标。有一天,他从实验林场回来,整理数据时,发现一个数据不对,为不影响后面的试验,已从林地赶回来的他不顾劳累,坐当天的公交车再次赶往现场进行核查,直到深夜才赶过去,一直核对到三天清晨。

生活中的张洪河从容淡泊,工作中的张洪河却带着一股拧劲和创劲,工作干不完不休息,数据不清楚不罢休,对待工作就像绣花一般精细。从他的话语中,我学到两个陌生的词语:“外业”和“内业”。他说,“外业”就是到林业现场勾绘林地轮廓,然后详细调查地块的土壤、坡度、植被情况,从而进行规划设计,造林绿化。这就需要背着罗盘仪、标杆、测围尺、测高器,一块地一块地的测量。有时上山的路不好走,树高林密,还要带着斧头,砍出一条山路。“内业”就是等调查结束,把这些数据进行详细地汇总。无论是外业还是内业,都必须亲力亲为,马虎不得。

1997年,由于工作的劳累,也因为个人的体质,他被查出患有股骨头坏死和强直性脊柱炎两种疾病。强直性脊柱炎被医学界称为不死的癌症,这样的病人,一般都应尽量减少运动,甚至需要卧床休息。然而由于工作的需要,他没有减少出发的机会,他的工作总是在林区,在山上,哪里土地荒凉,需要绿化,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在查出疾病的那年,正值省市统一开展林业资源调查,放在别人的身上,会被这种疾病吓倒,而他的心思还是摆脱不了工作,认为这是一次全面掌握全区林业发展情况的机会,于是主动请缨参加并带队完成了这一艰巨而复杂的工作。

当时的工作条件差,调查队员开展工作时,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遇到山深路陡,自行车上不去,只能迈开双脚,手拿肩扛五十多斤器械上山,摩天岭、朱家顶、王仙庄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为了不出错误,他要和同事们一样身负器械,爬山越岭,顶烈日冒酷暑,汗流浃背,白天盯在山上,晚上睡在村里,逐个给种植户详细指导。病痛时他就咬紧牙关,使劲捶一捶腰板,稍微缓减,再继续工作。这样庞大的工作量,别说是脊椎病患者,就是正常人都受不了。那一年,六十多个日夜里,他和队员们硬是靠着自己的一双脚,踏遍了长清的每一个山头。

进入新世纪,国家和省市区对林业越来越重视,不断推出新的建设内容和工作举措,这也意味着林业建设任务的加重。任务繁重的时候,他和同事们基本没有节假日,早上七点到单位,整理好必备的资料,八点钟就开始出发,在山上一呆就是二十多天,一年下来,张洪河在外出发天数达到了三百天。过度的劳累,几次让张洪河病痛发作,差点晕倒,妻子疼惜地朝他发了火,说:“张洪河,你还要不要你这命了?你身体又不是好好的,你不为自己着想,就不为俺娘儿俩着想么?”听着妻子含泪的抱怨,他宽慰妻子说:“放心吧,我还行,吃的消。”

对于在工作中吃的苦、受的累,他都无怨无悔,但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身体状况大不如从前,病痛发作越来越频繁了。为了不耽误工作,他已习惯把药分成三份,家里、办公室各一份,身上还要随时带一份,疼痛厉害的时候就吃上几片。每次外出做调查,必不可少的工具是标尺和罗盘,他习惯了用笔直不弯的标尺在小树身上丈量,然而他自己的脊椎却是越来越疼痛,越来越弯曲了。由于佝偻着脊背,张洪河明显地苍老,40岁时行走在路上,许多不认识的人都喊他“大爷”,这其中包括与他年龄相仿的同龄人。而现在,张洪河46岁了,要不是疾病,46岁的他应该还很年轻,正是人到中年风华正茂的时节,却每每和妻子走在一块儿,人家乍看还以为是父女……

2011年他病痛的厉害,晚上睡觉,每半小时左右就要疼醒一次。但是由于忙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林业资源二类调查的任务,他咬着牙坚持着,没有停止一天工作。这一年他吃了100多付中药,即使不得不到省中医院做督灸治疗,也是利用周末休息的时间。有人对他说,你身体不好,就不会不这么拼命吗?慢慢干也行啊?他说,我这个人就是这样,工作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好,不能让人说咱干得不行。这倒不是说咱比别人有多高尚,关键是咱就这么个性格。他说的是实话。是啊,性格决定命运;性格决定了生命是付出还是索取,决定了人生的态度。张洪河就是一个踏实肯*人,一个认真负责的人。枯燥的林业工作,就离不开这种吃苦耐劳、有抱负有思想的工作者。

在这漫长的十八年里,他不但没因患病而耽误工作,还要额外地早出晚归,加班加点。在工作上付出得多,对家人的陪伴就少了。他说:“我不是一个好儿子,有时连母亲的生日都不能陪着过;也不是一个好父亲,自从女儿上学以来,没为她参加过一次家长会,找不出时间为她辅导功课;更不是一个好丈夫,不但不能照顾家,每天回来还要妻子给我贴膏药、拔罐子。”幸运的是,张洪河有个体贴他的好妻子,一个懂事的好女儿,是她们给他营造了一个温暖的家,成了他开创工作上的精神支柱。

一份辛劳,就有一份收获,几年来,他先后参与了债券工程、绿色通道、蓝天工程、造林绿化行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等长清所有重点林业项目的规划和实施;作为林业高级工程师、山东省建设工程评标专家、济南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济南市科技特派员,参与编制了《长清区林业发展规划》等20余项规划;13项科研成果获市级以上奖励,发表科技论文10余篇,指导营造速生丰产林5万余亩,农田林网8万余亩,荒山造林15万余亩,连续20年在县(区)全方位目标考核中评为优秀,并获得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个人、省绿化奖章和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成绩斐然。

自2007年以来,他的病情日益加重,尽管家人为给他治病到处求医问药,但由于长期肢体上的不适,脊背已经严重变形,正面看,他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在岁月的艰辛下久经劳累腰杆僵硬;侧面看,他弯曲的脊背就像一张弓,飞翔的翅翼仿佛随时都有可能折断。只是,特殊的工作性质和不甘落后的人生信念,造就了张洪河坚韧顽强的性格。正是这种坚韧顽强的毅力支撑着他,用这一张不断疼痛、僵硬和弯曲着的“弓”,和许许多多的务林人一样,坚守在林业建设的岗位上,发射出一支支绿化祖国大地的弩箭。

(部分图片而自网络)

作者简介:

若荷,女,本名宋尚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冰心散文奖”获得者,内蒙古《文苑》、齐鲁晚报青未了副刊签约作家,作品发表《中华散文》《散文选刊》《散文海外版》《散文百家》《黄河文学》《青岛文学》《满族文学》《山西文学》《北方文学》《延安文学》《名作欣赏》《青海湖》《山东文学》《时代文学》《火花》《读者》《芒种》《雪莲》《岁月》等国内外数百家报刊30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读者》《文苑·经典美文》《经典阅读》《中学生阅读》《思维与智慧》等杂志转载。作品收录《高中语文阅读欣赏》《美丽心灵故事读本》《2006年度散文年选》《2008中国精短美文精选》《山东散文30年作品选》《2011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2011年中国散文年选》《中国美文21世纪十年散文精选》《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2013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2014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等六十余种选本,著有《悠悠茶香》《像一片叶子一样成长》《高天上的流云》《善良如嘉木》等多部散文集。

壹点号若荷

栏目热文

杨树立方计算公式大全(杨树站着怎么量方数)

杨树立方计算公式大全(杨树站着怎么量方数)

出品:科普中国制作:银河路16号团队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来源: http://www.sohu.com/...

2022-10-30 06:08:26查看全文 >>

活杨树的立方计算方法(杨树立方计算表)

活杨树的立方计算方法(杨树立方计算表)

盛夏的大运河东光段,林水相依,景色秀美。 河北日报记者 潘文静摄河北日报记者 潘文静“河连树色涵清浅,云漾天光照蔚蓝。”...

2022-10-30 06:07:29查看全文 >>

杨树900元一吨合多少一方(冬天杀杨树最快的方法)

杨树900元一吨合多少一方(冬天杀杨树最快的方法)

新华社长春9月6日电题:一根“千斤重”的杨树条教鞭新华社记者李双溪“口、耳、目、手、足!”在长春市农安县巴吉垒镇中心小学...

2022-10-30 06:14:41查看全文 >>

活杨树10米怎么估算立方(卖杨树的方法和口诀)

活杨树10米怎么估算立方(卖杨树的方法和口诀)

大河网讯(记者 宋向乐)自己购买的杨树就可以随意采伐吗?答案是否定的。12月21日,大河网记者从息县法院获悉,该院近日公...

2022-10-30 06:28:29查看全文 >>

杨树怎么估算立方数(杨树立方计算公式图解)

杨树怎么估算立方数(杨树立方计算公式图解)

近日,枣庄公安机关在打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新闻发布会上,通报了三起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典型案例。其中一个案...

2022-10-30 06:44:03查看全文 >>

计算树的立方最快的方法(木材立方表查询)

计算树的立方最快的方法(木材立方表查询)

张国利【引言】当前在城镇绿化建设中,为了增加城市景观绿化树木种类,美化城乡环境,需要栽植大量的树木,城市改扩建过程又有生...

2022-10-30 06:09:31查看全文 >>

2023年杨木还会涨价吗(2022年杨树一方多少钱)

2023年杨木还会涨价吗(2022年杨树一方多少钱)

#摘要#我们之前持续看好纸浆行情,浆价也持续上涨,其中的驱动主要也是国外经济复苏预期下纸厂纷纷开工,国内纸制品恢复较快,...

2022-10-30 06:13:13查看全文 >>

卖树怎么算立方(卖杨树的计算公式)

卖树怎么算立方(卖杨树的计算公式)

10月22日中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党代表通道”再次开启。党的二十大代表、塞罕坝机械林场党委书记安长明走上...

2022-10-30 06:42:47查看全文 >>

杨树怎样算吨(杨树是怎么计算多少方的)

杨树怎样算吨(杨树是怎么计算多少方的)

“最美人间四月天。”春日暖阳下,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然而,在北方不少地区,空中常飘来白色杨柳飞絮,入鼻入眼,惹人烦恼,过...

2022-10-30 06:41:08查看全文 >>

怎样计算杨树的立方(一棵杨树怎么计算出来多少平方)

怎样计算杨树的立方(一棵杨树怎么计算出来多少平方)

新华社长沙1月2日电(记者段羡菊 史卫燕 周勉)1月2日《经济参考报》刊发题为《救赎:洞庭湖300万欧美黑杨全砍倒》的报...

2022-10-30 06:45:23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