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道题对于孩子们并不难,就是三个数相加嘛,可是如今考试的时候一般不会这么简单的考,他会把问题变得更灵活更开放。
比如变成“如果你是裁判,你判谁会获胜呢?为什么?”这样一下,题目就变了。孩子们除了算总分,还可以看三次比赛谁获胜的次数多。当然这道题里给的数,笑笑无论总数还是次数都是获胜方。
要是再增加一个问题,如果不计算总分,你能知道谁赢,赢了多少分吗?这道题就又变了一个模样。
所以说,咱们面对如今的考试题目变得更新更活,除了狠抓孩子的基本能力外,在平时的练习中也要求新求变。用一道基本题,增加很多的追问,让孩子的思维变得更活跃。
这道题孩子读懂表格之后就变得很简单了,我想说的是(3)。
淘气的总分算完了是91,笑笑是86,小明如果是第二名的话,他的总分一定是在86和91之间。也就是有87、88、89、90四种可能。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可能答不全或不敢答。
答不全的孩子是因为他只想到一个数满足条件就行了,不敢答的孩子反倒是因为他想到了四种答案之后茫然了。
孩子习惯了计算得到一个确定的数,对这种同时出现好几个正确答案的情况心里不踏实,这也是孩子们习惯精算,面对估算时不敢估、不会估的原因。
老师判作业的时候只写一个答案也不能算错,但明显只写一个答案是不能满足的。
乘法来了,每次教到这一部分的时候都会有家长问乘数和被乘数的事,大家不知道现在7×3已经不仅能表示3个7相加,也能表示7个3相加了。这点和家长们小时候上学的时候有变化。
乘法算式两个图都能表示,要连两条线。加法算式只能表示其中一个图,3 7没有对应的图。
家长看孩子这道题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乘法算式的意义和自己小时候学得不一样了,别和孩子抬杠。
三年级
咱们先说三年级的混合运算吧。
孩子们都习惯根据情境列算式,这道题反过来,孩子们还要给算式赋予情境。让算式回归到所表达的数量关系上。
应试能力强的孩子,即使没看出数量关系,这道题也能做对,数不一样啊。但如果题里都用了相同的数,孩子们就不一定能判断准确了。
孩子们练习的时候,真的不能只是解题,我们把方向变一下,让孩子给算式讲故事,用相同的算式编出不同的数学故事来,这样的话,不但孩子能更深的理会题里的数量关系,头脑也会更灵活,思维更发散。
我在教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给孩子们留过一个特殊的作业“给算式讲故事”,孩子们先自己想一个混合运算的算式,然后根据这个算式编出一个数学小故事。最后孩子们再集中交流,这样做,孩子们就会对运算顺序、括号的重要性,数量关系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获得了大量的生活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