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水洗豆的银皮通常磨不干净,在烘焙的时候还会飘出来,像纸屑一样飞舞的豆皮,有点还相当完整。偶尔有些咖啡豆农会把豆皮也用机器磨掉,此手续称作“抛光”。
繁复的程序与重重的筛选,使水洗豆的质量整齐,外观也较为均匀漂亮,而风味也比较纯净。产地相同的豆子,水洗豆的酸味会比干燥豆强,则质感则比较薄。大部分的阿拉比卡咖啡豆使用水洗法处理,常见的哥伦比亚豆等都是水洗豆。
日晒法
日晒法是咖啡豆最原始的处理法,程序比水洗法简单得多。一言以蔽之,就是在整颗浆果干燥后,一口气把干掉的果肉和种皮磨掉,取出咖啡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日晒法的程序是怎么进行的。
采摘
日晒法对不太熟的咖啡浆果也勉强可以接受,因此可以用机器采摘。
清洗筛选
若任由浆果挂在树梢成熟,到最后浆果会自行干燥,而这段期间果肉会略微发酵,使豆子产生发酵味或药味。为了避免混入这种干枯浆果,有些比较讲究的庄园,会先把浆果泡在水里,利用比重的不同,除去浮在水面的干枯果和沉在水底的未成熟果。
干燥
可用机器或阳光来干燥,不过机器的干燥的成本较高,除非必要,尽量不用。通常的做法是把浆果铺在晒谷场晒二十天左右。和晒谷子一样,浆果曝晒期间,要常常用木耙翻面,碰到下雨也要铺雨布或收起来,以免雨水使果肉发酵,这也是多雨的地方不得不用水洗法的原因。在日晒的过程中,果肉并不是不会发酵,而是因为湿度降低太快,发酵不完全。
脱壳
将干掉的浆果打包,送到合作社,用价格昂贵的脱壳机,把干果肉、纸皮形成的硬壳一次磨掉。但大部分的银皮仍会留在咖啡豆上。
由于日晒法处理的程序中几乎不作什么筛选,长时间的户外曝晒也很容易混入杂质,因此最后阶段的选别更显重要。选别的大致项目有:用风扇吹走残留的果壳碎片和空心豆;用震动的倾斜平面分离平豆与圆豆;用光电传感器挑除颜色不对的瑕疵豆;用网目大小不同的筛子分装大小不同的豆子。
当然,以上这些步骤也可以用人工来做,但效率较差。由于果肉几乎在整个干燥过程中都附着在豆子上,干燥法处理过的豆子滋味就比较丰富、复杂,质感较厚,但酸味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