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肮脏的事情,都发生在人们看不到的犄角旮旯里,没有证据,没有证词,无法量刑。
校园霸凌存在这样的隐蔽性,在发生重大伤害之前,往往是学校不知、老师不知、家长不知。
我觉得我那时候没再受欺负,我哥起的作用更大一些。而我姐那件事,我大姨知道后,闹到了学校,最后发现跟打人孩子的家长还都认识,让那几个孩子道了歉,赔了些钱。
我们是幸运的,在遇到这种事情时,有所依仗。
《少年的你》中的孩子们就没这么幸运了。他们用了所有的方式,就是没有选择寻求大人的帮助。
-05-我们关注校园霸凌,不仅要关注事后怎么处理,更应该关注事前怎样预防。
校园霸凌是社会现象,是孩子的事,但首先是家长和老师的事。如果家长和老师能够少一点漠视,少一点面对校园霸凌时的自以为是,就能早点发现孩子的问题,帮助孩子摆脱困境。
家长和老师该做些什么?
1、不要让“elephant in the room”在我们眼前发生
“elephant in the room”——房间里的大象,指一些触目惊心的存在,却被明目张胆的无视。
家长或老师对孩子的不支持或忽略,很容易让别的孩子得到“这个小孩可以被欺负”的暗示。许多霸凌事件的不断升级,老师的不想管和家长的无心管给霸凌者壮了胆。
大人的态度影响孩子的态度,一个孩子是否有反抗的力量,源于他能否在大人身上汲取到足够的温暖和爱。
一群孩子是否会收敛对一个孩子的暴力行为,也会观察大人对这件事的态度。如果老师和家长能够在霸凌升级前发现并遏制,可以阻止事情的进一步发展,让被霸凌者免受更大的伤害。
家长要多跟孩子沟通,观察孩子的情绪与行为变化。当孩子出现明显的厌学、情绪暴躁、胆小畏缩、失眠等症状时,及时跟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老师则要避免在同学面前公开偏爱或厌恶某位学生,避免发生因嫉妒或孤立而产生霸凌事件。
2、开展霸凌与反霸凌教育
为数不多的曾经霸凌过别人的人,在反思自己的时候,说:我不知道自己当时为什么那么恶毒,我甚至不知道那就是霸凌,就是觉得好玩或者觉得他好欺负,就欺负了。
青少年时期的孩子有一个非常大的特征: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的力量有多大,更不知道他们的行为投射到别人身上会造成什么样的效果。——《我们为什么被霸凌》
在《我们为什么被霸凌》中,有一个故事,一个女孩,因为穿着矫正脊柱弯曲的铁背心,而被歧视、霸凌长达两年多。长大后,她曾经问过霸凌她的同学,为什么?他们的回答:你还记得啊?这有什么?不就是个玩笑吗?
许多霸凌事件的起因在我们成人看来非常幼稚可笑,但是在孩子们那里就是真实存在的。比如:觉得好玩、被霸凌者家里穷、长得漂亮、被老师优待、身体有缺陷、长得太胖、看着好欺负等等等等。
《少年的你》中胡小蝶自*,三个霸凌者却说是胡小蝶自己承受不了压力,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给别人的一生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却用受害人心眼小、开不起玩笑、不抗压来为自己开脱,是少年霸凌最让人痛心痛恨的特征。
开展“霸凌与反霸凌教育”势在必行。
让孩子明白什么是霸凌,让他们意识到,“霸凌别人并不酷”;
让孩子们知道开玩笑的界限在哪里:
开玩笑,只有在被开玩笑的人,也觉得好笑的情况下,才叫做开玩笑,如果被开玩笑的人,并不觉得好笑,那么就是恐吓。——《听见你的声音》
让孩子学会正确处理同学关系中发生的矛盾;
让孩子懂得任何生命的可贵与可敬;
让孩子学会倾诉,学会分辨自己的处境,向大人求助......
3、心理干预
青春期的孩子,用自己的探索行动来完成对自己的自我认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会出界、会过火。
无论是霸凌者还是被霸凌者,都有自己的心理成因。
找到这些心理成因,正确引导,适度干预、疏导、惩罚,及时矫治孩子的不良行为,培养孩子健康完整的人格,可以大大减少校园欺凌的发生。
霸凌事件发生后,受害人身心往往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我们不仅仅要关注霸凌事件的处理结果,更要关注受害人的心理疏导,帮助受害人完成心理过渡,走出困境,重拾信心。
霸凌事件中的追随者,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他们中有的人即是施暴者,又是受害者,是心理疾病的重灾区。他们对霸凌主导者的畏惧和对受害者的愧疚,对其产生了双重精神压力,这种长期压抑扭曲的心理状态,会对他们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以至于他们无法完成对自己的正确认知,长大后形成人格缺陷。
对这类孩子,不能一味喊打喊*,要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可以倾诉自己受到的伤害,帮助他们完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回归正常的社会和人际关系。
-06-受到欺凌选择沉默或追随霸凌主导者,都将助长施暴者的气焰。
影片中陈念被三个女生围堵,她想跑,被一个女孩直接勒住脖子。那个镜头,我仿佛感觉自己的喉咙被遏,瞬间无法呼吸。那一刻,我切身体会到,一个人对抗多个人,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
对于力量明显占下风,性格比较懦弱的孩子来说,反抗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那么,无数个陈念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够保护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