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苦,跟“甘”、“甜”相对。
它是古称的“五味”之一。
苦味,常常出现在餐桌上、药品中,甚至也出现在饮品里——
黄莲之苦,苦瓜之苦,浓茶之酽苦。
酸甜苦辣的人生四味,苦味,算不上受人欢迎。
即使不得不尝试,也常常跟着“药良气味苦”的自我安慰。
涩,本意是“不滑”,形象地描绘了舌头麻木的滋味。
“酸涩如棠梨”,这一滋味,同样不受人欢迎。
然而,当两种本不收欢迎的味道凑在一起,言论又变——
“不苦不涩不是茶嘛!”“茶就是这样的,喝浓茶的才是老茶客!”
宣扬着茶汤苦涩的人,把原先在自己对苦、涩两种滋味的厌恶抛之脑后。
茶,竟只能以这两种滋味出名么?
当然不是!
白茶,便是一种清雅鲜灵的茶类,苦涩二字,跟它关系遥远。
即使是这样的茶,依旧有茶友疑惑——“白茶太苦太涩!喝不了啊!”
但,白茶在冲泡得宜的情况下,是不可能苦涩的。
太苦太涩,不如看看冲泡、煮茶的方式是否出错!
《2》
盖碗冲泡投茶量,110ml和5g干茶!
苦涩的白茶,归根究底,是茶汤中的水浸出物失衡。
须知,一杯茶的滋味,是由茶叶中的水浸出物构成的。
无论是哪类白茶,都少不了清甜滋味的茶氨酸,甘甜滋味的茶多糖,苦涩滋味的茶多酚和咖啡碱……
水浸出物物的不同比例,构成了一杯清茶的不同风味。
牢牢把控茶汤的“苦涩”滋味不越线,必须看紧水浸出物这个要素。
冲泡白茶伊始,一个趁手的盖碗是良配。
盖碗的材质是瓷器,表面有一层光滑的釉质,不会吸附白茶的一丝滋味和茶香。
而盖碗可调节的出水口和拱形的碗盖,更是方面出水和闻香。
感受白茶的全貌,白瓷盖碗居功甚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