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培训 >

浓硝酸与稀硝酸的性质(浓硝酸与稀硝酸的氧化性强弱)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3-06-06 03:51:01作者:YD166手机阅读>>

⑥SO2的用途:漂白剂、*菌消毒、生产硫酸等。

4、硫酸(H2SO4)

(1)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纯的硫酸为无色油状粘稠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稀释浓硫酸要规范操作:注酸入水且不断搅拌)。质量分数为98%(或18.4mol/l)的硫酸为浓硫酸。不挥发,沸点高,密度比水大。

(2)浓硫酸三大性质: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①吸水性:浓硫酸可吸收结晶水、湿存水和气体中的水蒸气,可作干燥剂,可干燥H2、O2、SO2、CO2等气体,但不可以用来干燥NH3、H2S、HBr、HI、C2H4五种气体。

②脱水性:能将有机物(蔗糖、棉花等)以水分子中H和O原子个数比2︰1脱水,炭化变黑。

③强氧化性: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显示强氧化性(+6价硫体现了强氧化性),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也能与非金属反应。

a. 与大多数金属反应(如铜):2H2SO4 (浓)+Cu===△CuSO4+2H2O+SO2 ↑

(此反应浓硫酸表现出酸性和强氧化性 )

b. 与非金属反应(如C反应):2H2SO4(浓)+C===△CO2 ↑+2H2O+SO2 ↑

(此反应浓硫酸表现出强氧化性 )

注意:常温下,Fe、Al遇浓H2SO4或浓HNO3发生钝化。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使许多金属能与它反应,但在常温下,铝和铁遇浓硫酸时,因表面被浓硫酸氧化成一层致密氧化膜,这层氧化膜阻止了酸与内层金属的进一步反应。这种现象叫金属的钝化。铝和铁也能被浓硝酸钝化,所以,常温下可以用铁制或铝制容器盛放浓硫酸和浓硝酸。

(3)硫酸的用途:干燥剂、化肥、炸药、蓄电池、农药、医药等。

四、氮及其化合物

1、氮的氧化物:NO2和NO

N2+O2 ========高温或放电 2NO,生成的一氧化氮很不稳定: 2NO+O2 == 2NO2

一氧化氮:无色气体,有毒,能与人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与CO中毒原理相同),不溶于水。是空气中的污染物。

二氧化氮:红棕色气体(与溴蒸气颜色相同)、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

3NO2+H2O=2HNO3+NO,此反应中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以上三个反应是“雷雨固氮”、“雷雨发庄稼”的反应。

2、硝酸(HNO3):

(1)硝酸物理性质:纯硝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油状液体。低沸点(83℃)、易挥发,在空气中遇水蒸气呈白雾状。98%以上的硝酸叫“发烟硝酸”,常用浓硝酸的质量分数为69%。

(2)硝酸的化学性质:具有一般酸的通性,稀硝酸遇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浓硝酸遇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H+作用)后褪色(浓硝酸的强氧化性)。用此实验可证明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强。浓硝酸和稀硝酸都是强氧化剂,能氧化大多数金属,但不放出氢气,通常浓硝酸产生NO2,稀硝酸产生NO,如:

①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②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反应①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2;反应②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为3︰2。

常温下,Fe、Al遇浓H2SO4或浓HNO3发生钝化,(说成不反应是不妥的),加热时能发生反应:

浓硝酸与稀硝酸的性质,浓硝酸与稀硝酸的氧化性强弱(9)

当溶液中有H 和NO3-时,相当于溶液中含HNO3,此时,因为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使得在酸性条件下NO3-与具有强还原性的离子如S2-、Fe2+、SO32-、I、Br(通常是这几种)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有沉淀、气体、难电离物生成是因发生复分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3、氨气(NH3)

(1)氨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轻,易液化,极易溶于水,1体积水可以溶解700体积的氨气(可做红色喷泉实验)。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

(2)氨气的化学性质:

a. 溶于水溶液呈弱碱性:

浓硝酸与稀硝酸的性质,浓硝酸与稀硝酸的氧化性强弱(10)

生成的一水合氨NH3·H2O是一种弱碱,很不稳定,受热会分解:

浓硝酸与稀硝酸的性质,浓硝酸与稀硝酸的氧化性强弱(11)

氨气或液氨溶于水得氨水,氨水的密度比水小,并且氨水浓度越大密度越小,计算氨水浓度时,溶质是NH3,而不是NH3·H2O。

氨水中的微粒:H2O、NH3、NH3·H2O、NH4、OH、H(极少量,水微弱电离出来)。

喷泉实验的原理:是利用气体极易被一种液体吸收而形成压强差,使气体容器内压强降低,外界大气压把液体压入气体容器内,在玻璃导管尖嘴处形成美丽的“喷泉”。

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

(1)气体在吸收液中被吸收得既快又多,如NH3、HCl、HBr、HI、NO2用水吸收,CO2、SO2,Cl2、H2S等用NaOH溶液吸收等。

(2)装置的气密性要好。

(3)烧瓶内的气体纯度要大。

b. 氨气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

①NH3+HCl=NH4Cl

②NH3+HNO3=NH4NO3

③ 2NH3+H2SO4=(NH4)2SO4

因NH3溶于水呈碱性,所以可以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的存在,因浓盐酸有挥发性,所以也可以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集气瓶口,如果有大量白烟生成,可以证明有NH3存在。

(3)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①原理:铵盐与碱共热产生氨气

②装置特点:固+固气体,与制O2相同。

③收集:向下排空气法。

④验满:

a.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NH3是唯一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b. 蘸浓盐酸的玻璃棒(产生白烟)

⑤干燥:用碱石灰(NaOH与CaO的混合物)或生石灰在干燥管或U型管中干燥。不能用CaCl2、P2O5、浓硫酸作干燥剂,因为NH3能与CaCl2反应生成CaCl2·8NH3。P2O5、浓硫酸均能与NH3反应,生成相应的盐。所以NH3通常用碱石灰干燥。

⑥吸收:在试管口塞有一团湿的棉花其作用有两个:一是减小氨气与空气的对流,方便收集氨气;二是吸收多余的氨气,防止污染空气。

(4)氨气的用途:液氨易挥发,汽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使得周围环境温度降低,因此,液氨可以作制冷剂。

4、铵盐

铵盐均易溶于水,且都为白色晶体(很多化肥都是铵盐)。

(1)受热易分解,放出氨气:

浓硝酸与稀硝酸的性质,浓硝酸与稀硝酸的氧化性强弱(12)

栏目热文

浓稀硝酸的性质对比(稀硝酸的性质和用途)

浓稀硝酸的性质对比(稀硝酸的性质和用途)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难点:硫、氮元素有多种可变化合价,硫主要有一2、十4、十6,氮主要有十2、十4、十5(特殊一3,Mg2...

2023-06-06 04:28:59查看全文 >>

浓硝酸的五大性质(浓硝酸的三大特性是什么)

浓硝酸的五大性质(浓硝酸的三大特性是什么)

1,挥发性 硝酸越浓越易挥发(盐酸也具有挥发性,硫酸和磷酸没有挥发性,是高沸点酸)。 2,强氧化性 (1)与金属的反应 ...

2023-06-06 04:31:01查看全文 >>

98%浓硝酸的性质(浓硝酸的理化性质)

98%浓硝酸的性质(浓硝酸的理化性质)

化学好教师 化学好教师化学好教师为大家整理了高一必修一的全部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好好复习,迎接期末考试!第三节 硫...

2023-06-06 04:03:34查看全文 >>

浓硝酸的化学性质是什么(浓硝酸物理化学性质)

浓硝酸的化学性质是什么(浓硝酸物理化学性质)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一、硅及其化合物 Si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排第二,在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硅,只有以化合态存在的硅...

2023-06-06 04:30:29查看全文 >>

汽车放了一天就没电了是什么原因(汽车放几天就没电了是什么原因)

汽车放了一天就没电了是什么原因(汽车放几天就没电了是什么原因)

漏电分析休眠电流是指点火开关在关闭位置时,仍然存在的微弱电流,也叫暗电流(darkcurrent)。正是因为这些休眠电流...

2023-06-06 04:13:17查看全文 >>

浓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硝酸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及方程式)

浓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硝酸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及方程式)

  硝酸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腐蚀性的一元无机强酸,是六大无机强酸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化学式为HNO?,分子量为...

2023-06-06 04:35:06查看全文 >>

硝酸主要化学性质(硝酸结构式和电子式)

硝酸主要化学性质(硝酸结构式和电子式)

三大强酸,说起来仿佛离我们很远,但他们的产品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就谈谈作为三大强酸之一的硝酸。物理性质:无...

2023-06-06 03:52:43查看全文 >>

浓硝酸由什么组成(浓硝酸制取什么)

浓硝酸由什么组成(浓硝酸制取什么)

每经记者:黄鑫磊 每经编辑:文多哈密5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通过储存热能实现24小时持续发电 图片来源:新华社 发抽...

2023-06-06 04:22:04查看全文 >>

浓硝酸的氧化性为什么更强(浓硝酸和稀硝酸哪个的氧化性更强)

浓硝酸的氧化性为什么更强(浓硝酸和稀硝酸哪个的氧化性更强)

典型的氧化性酸——硝酸药品名称硝酸英文名Nitric acid分子量63.01EINECS登录号231-714-2沸点1...

2023-06-06 04:31:30查看全文 >>

浓硝酸三大特性(浓硝酸的特性)

浓硝酸三大特性(浓硝酸的特性)

考点1 常见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酸的腐蚀性。酸类物质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溶于水后产生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

2023-06-06 04:30:07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