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培训 >

铜绿的生成化学方程式(铜长出铜绿的化学方程式)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3-07-30 06:00:06作者:YD166手机阅读>>

用途"的关系来巧记这类知识,将会是事半功倍的!

5.在做中和反应的实验时,一般都要用指示剂酚酞试液来帮助判断反应是否完成.也就是,事先在碱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使溶液成红色),然后再慢慢地向其中滴入稀酸溶液,边滴边振荡(或搅拌溶液),直到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

6.根据酸能与碳酸盐(即含有碳酸根的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结合反应速度的快慢(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反应太快,常被用作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和生成物的溶解性(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覆盖在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石灰石或大理石的表面上,使反应慢且不连续,甚至会中断),可以推断出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时,应该选用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为好.

21.碱的化学性质

碱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的认识】碱的化学性质主要有如下四个:

1.碱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变色情况可以简记为:"石蓝酚红".

2.碱能跟非金属氧化物(即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例如,2NaOH CO2=Na2CO3 H2O、2NaOH SO2=Na2SO3 H2O、2NaOH SO3=Na2SO4 H2O、Ca(OH)2 CO2=CaCO3↓ H2O.

3.碱能跟酸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例如,NaOH HCl=NaCl H2O、2NaOH H2SO4=Na2SO4 2H2O、Ca(OH)2 2HCl=CaCl2 2H2O、Ca(OH)2 H2SO4=CaSO4 2H2O、H2SO4 Ba(OH)2=BaSO4↓(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 2H2O.

4.碱能跟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例如,Ca(OH)2 Na2CO3=CaCO3↓ 2NaOH、CuSO4 2NaOH=Cu(OH)2↓(蓝色沉淀) Na2SO4、FeCl3 3NaOH=Fe(OH)3↓(红褐色沉淀) 3NaCl.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碱的化学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包括二氧化碳的检验)、碱的用途、中和反应、碳酸钠的化学性质、物质的推断和鉴别、防止空气的污染、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与实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结论)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碱的化学性质、用途、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来反推碱的化学性质和用途,或评价表达的正误,或实验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对后三个化学性质(包括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二氧化硫的吸收和二氧化碳的检验及吸收等,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碱的化学性质、用途、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六点:

1.碱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不同的碱溶液里都含有相同的氢氧根离子.

2.碱与酸碱指示剂反应时,显色的物质是指示剂,而不是碱溶液.

3.根据非金属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的性质,可以推断出吸收二氧化碳(即除去某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即除去工厂排放的废气中的二氧化硫,防止它污染空气)要用氢氧化钠溶液;而检验二氧化碳气体要用氢氧化钙溶液(即澄清的石灰水).因为氢氧化钙微溶于水,而氢氧化钠易溶于水,在相同条件下形成的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氢氧化钠溶液要比氢氧化钙溶液更浓,所以,吸收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时,最好用氢氧化钠溶液.又因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没有明显的现象出现;但通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所以在检验二氧化碳时,应用氢氧化钙溶液.由此可见,根据"性质

铜绿的生成化学方程式,铜长出铜绿的化学方程式(21)

用途"的关系来巧记这类知识,将会是事半功倍的!同理可得,根据氢氧化钙溶液能与碳酸盐(即含有碳酸根的盐)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新碱的性质,可以用来制取工业上最常用的碱氢氧化钠等.

4.在做中和反应的实验时,一般都要用指示剂酚酞试液来帮助判断反应是否完成.也就是,事先在碱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使溶液成红色),然后再慢慢地向其中滴入稀酸溶液,边滴边振荡(或搅拌溶液),直到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

22.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

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

【知识点的认识】溶液的导电性是指在溶液中插入电极(两电极不要接触),并接通电源时,由于溶液中存在着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即阳离子和阴离子),会使整个电路成为一个闭合的回路.也就是,溶液能够将整个电路导通.

其导电原理是当在溶液中插入电极(两电极不要接触),并接通电源时,存在于溶液中的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即阳离子和阴离子),就会定向移动(带正电荷的阳离子会向阴极移动,带负电荷的阴离子会向阳极移动)而形成电流.

例如,氯化钠溶解在水里时,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这样的过程称为电离.该电离过程可以用电离方程式表示为:NaCl=Na Cl﹣.当在氯化钠水溶液中插入电极(两电极不要接触),并接通电源时,带正电荷的钠离子就会向阴极移动,带负电荷的氯离子也会向阳极移动,从而形成了电流.因此,氯化钠的水溶液能够导电.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溶解现象和原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的构成、微观粒子的基本性质、电流的形成、金属的导电、串联电路、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所带电荷与化合价的关系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来反推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或评价表达的正误,或实验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对溶液导电的原因和电离方程式等,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六点:

1.溶液具有导电性的原因可以联系着电流的形成(带电的粒子按一定的方向移动而形成的)和金属导电的原因(金属中存在着能够自由移动的带负电的电子)来分析和理解;其实,溶液导电的原因也就是在溶液里,存在着能够自由移动的带电的粒子.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溶液都能够导电,只有溶液中存在着能够自由移动的带电的粒子的溶液,才能够导电,否则是不能够导电的(如蔗糖和酒精的水溶液,虽然都含有自由移动的水分子、蔗糖分子或酒精分子,但是它们都不带电,所有这两种溶液都不能够导电).

2.溶液的导电性的强弱程度是由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大小决定的.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

3.在书写电离方程式时,不管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还是书写离子的所带电荷,如果能够联系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那么就会事半功倍了.因为根据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既可找到从化学式的什么地方(正负之间,原子团可作一体并按其根价来断定)分开,又可结合化合价与离子的所带电荷关系(即"两同、两不";两同是数值和正负号相同,两不是指位置和顺序不同)来书写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值得注意的是,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不一定是相等的,但是,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是应该相等的(即整个溶液不显电性).

23.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其实质是酸溶液中的H 和碱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水(H₂O).如图所示:

铜绿的生成化学方程式,铜长出铜绿的化学方程式(22)

.常见的中和反应有:NaOH HCl=NaCl H2O、2NaOH H2SO4=Na2SO4 2H2O、Ca(OH)2 2HCl=CaCl2 2H2O、Ca(OH)2 H2SO4=CaSO4 2H2O、H2SO4 Ba(OH)2=BaSO4↓(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 2H2O.

具体的操作步骤:以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为例,如图所示:

铜绿的生成化学方程式,铜长出铜绿的化学方程式(23)

. 也就是,首先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试液(使溶液成红色),再用胶头滴管慢慢地向其中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其中,酚酞试液的作用是根据酚酞的颜色逐渐变浅至消失,既可以说明中和反应的进行,也可以说明反应的完全;但是不可说明是否滴入过多的酸性溶液而使试液呈酸性(因为酚酞溶液无法使酸性溶液显色).其实,检测中和反应是否在进行(或是否完全)的方法,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例如:

1.用pH试纸来检测:一般在中和反应进行时,反应前后溶液的pH会变化.用pH来检测中和反应是否进行是最直接的方式.

2.用探测温度的方法:一般来说,中和反应都是放热的反应(但是放热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燃烧等).所以,可以通过探测溶液的温度是否升高,来推断中和反应的进行和完全.

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主要有如下四点: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根据土壤情况,可以利用中和反应,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利于植物生长.例如,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造成酸雨,还有有机物在分解的过程中会生成有机酸,并且矿物的风化也可能产生酸性物质,导致一些地方的土壤呈酸性,不利于作物的生长;于是人们将适量的熟石灰撒入土壤中,以中和其酸性.同时,促进微生物的繁殖,并且土壤中的钙离子增加后,能促使土壤胶体凝结,有利于形成团粒,还可供给植物生长所需的钙元素.如图所示:

铜绿的生成化学方程式,铜长出铜绿的化学方程式(24)

栏目热文

铜反应生成铜绿的化学方程式(黄铜生成铜绿的化学方程式)

铜反应生成铜绿的化学方程式(黄铜生成铜绿的化学方程式)

考题训练(一)空气 氧气|夯实基础|1.[2017·潍坊]如图Z1-1是空气成分体积分数柱状示意图。其中"a"代表的是(...

2023-07-30 06:34:34查看全文 >>

如何生成铜绿的化学方程式

如何生成铜绿的化学方程式

习 题1.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1) Cu2O H2SO4(稀)→CuSO4 Cu H2O(2) Cu2 2N...

2023-07-30 06:08:38查看全文 >>

去除生锈铜的化学方程式(铜生锈产生铜绿的化学方程式)

去除生锈铜的化学方程式(铜生锈产生铜绿的化学方程式)

1.眼镜是人们常用的工具,如图是一款变色眼镜的示意图:(1)所标物质中属于金属单质的是 。(2)夏天铜螺丝部位常出现一层...

2023-07-30 06:09:46查看全文 >>

盐酸除铜绿的化学方程式(用稀盐酸除去铜绿的方程式)

盐酸除铜绿的化学方程式(用稀盐酸除去铜绿的方程式)

一、古钱币成分首先我们来看看古钱币的成分有哪些,按照成分分类来看有:紫铜、青铜、黄铜、白铜。1、紫铜紫铜又称纯铜,古代含...

2023-07-30 06:34:42查看全文 >>

铜绿生成硫酸铜的化学方程式(硫酸铜转化成铜的化学方程式)

铜绿生成硫酸铜的化学方程式(硫酸铜转化成铜的化学方程式)

1.同学们在学习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时,老师强调:“金属K、Ca、Na必须除外。”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此产生了兴趣,并在...

2023-07-30 06:28:12查看全文 >>

铜绿易分解的化学方程式(铜绿的化学分解反应式)

铜绿易分解的化学方程式(铜绿的化学分解反应式)

1.已知: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它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2C...

2023-07-30 06:18:17查看全文 >>

氢氧化铜变绿的化学方程式(氢氧化铜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

氢氧化铜变绿的化学方程式(氢氧化铜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

陆陆续续收到了很多同学的留言,其中呼声最高的是想要化学方程式,今天,来啦!常见的化学式一、常见单质氢气H2氮气N2氯气C...

2023-07-30 06:22:58查看全文 >>

去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

去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

化学方程式大全需要打印版的可以私信我,给孩子打印下来一.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1. 镁在空气中燃烧...

2023-07-30 06:04:47查看全文 >>

病机十九条归纳表图片(病机十九条详细解释中医必读)

病机十九条归纳表图片(病机十九条详细解释中医必读)

经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 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 ,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

2023-07-30 06:25:36查看全文 >>

病机十九条原文及译文(病机十九条原文及解释)

病机十九条原文及译文(病机十九条原文及解释)

仲景中医师承学堂临证时,在辨虚实寒热的基础上,才能谈得上遣方用药。通俗讲,就是首先辨方向,是准备往东还是往西,向南还是朝...

2023-07-30 06:34:11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