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潮汕有名的牛肉火锅一样,老北京涮羊肉用的羊肉也很讲究。羊肉一般选择内蒙古的羊,草原羊一涮就熟,久涮不老。要手切,切的时候要剔下筋膜,肥瘦均匀,讲究纹理清晰、整整齐齐、自然舒展、红艳美观。铺在青花盘子里透过肉片可以看到盘子的花纹,盘子必须干,不能出水,要立盘不散,翻盘不掉。涮肉不可有浮沫,越涮汤越清。能达到上述要求的羊肉才是上品。
老北京涮羊肉一般涮八个部位,分别是羊上脑、羊三叉、羊里脊、羊磨裆、一头沉、黄瓜条、羊腱子、羊筋肉。

羊上脑:位于脖颈后,脊骨两侧,肋条前,因接近头部故称“上脑”,肉质中脂肪交杂均匀,分布似大理石花斑,质地较嫩。
羊三叉:羊腿部的肉,整块肉形成一个“Y”字形,所以称为三叉,分为大三叉和小三叉。大三叉是羊后腿部分,肥而不腻,十分嫩滑,入口即化;小三叉是羊前腿的部位,肉质相对瘦一些,涮的时候不用等到完全变色,口感会更鲜嫩。

羊里脊:羊脊椎的两侧,紧靠脊骨后侧的小长条肉,纤维细长,这个部位肉质较瘦,口感嫩,不适合久涮。
羊磨裆:臀尖肉,质地松软,偏瘦,筋肉相连。因为靠羊尾的部分,所以最鲜也最易膻。
一头沉:羊大腿外侧的一块肉,和大三叉相比,一头沉瘦肉占比更高,肉质更嫩。
黄瓜条:长在羊大腿和臀部,呈条状包裹着股骨,一片肉两种颜色,一只羊身上就两条,肉色淡红,一条条的,口感非常嫩。

羊腱子:腱子肉是大腿上的肌肉, 纯瘦肉,肉质很弹牙,肉中夹筋,很有嚼劲。
羊筋肉:剔除了肋骨的腰窝肉,口感脆香。
爱吃瘦的,可以点里脊、黄瓜条、磨裆;爱吃肥的,可以点上脑、三叉、一头沉;爱吃带筋的、脆爽的,可以点腱子、羊筋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