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在蒸米饭这件事上感觉自己已经非常拿手了,但往往自己觉得不错的米饭,有人吃到的时候却皱着眉说不好吃。
这说的就是一些不拘小节的人,他们不明白蒸米饭这件事没那么简单,就凭自己以前做饭的经验直接上手,就能蒸出好吃的米饭。
其实一锅好吃的米饭,都是从选米子开始就一直严格控制下来的一系列注意事项,每一步都可能最影响最后成品。
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米饭蒸制者,别再觉得随便切个葱花,拌点酱油就行了,下面小编就逐步解说一些蒸米饭的知识。
选米、泡米。要做一锅美味的米饭,第一步就是挑米,可能很多人对这句话都有疑问,我只知道米饭的种类,只知道每一种米都有各自的优劣,却不知道挑米这么复杂?
其实这关乎到了一锅饭好吃不?
首先,不同种类的米,有不同种类的发源地,不同地域的人,由于生活习惯的不一样,对米饭的口味需求也不一样。
这样就导致了不同地域出产的米,自然有着更本质上的区分。
东南亚国家非常喜爱吃香米,这种米最大的特色就是香气扑鼻,吃起来有嚼劲,比起大米这种粘性较强,口感很软的米种,他们更偏好有嚼劲,更干一些的香米。
而大米这种小颗粒的米,在全国各地都有出产,在我国东北主要以粳米为主,而江浙一带也以粳米为主,但是福建则主产籼米。
江西则主要以油粘米著称,油粘大米的特点是大且粘,适合做成大饼等主食,而南方地区更出名的是糯米,其中稻花香糯米尤为著名。
而哪个省份又是以什么样的米著称,背后都有当地人的地图的智慧和对生活的追求,因此可以说,选米这一步也可以看得出来一个人的性格。
一般细致的人都会选择和自己家地理位置不同,又更有特色的产地的米,自然,粗枝大叶的人只会在本地产的几种常见的大米中挑选。
其实在选择了大米种类之后,我们还不得不考虑另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大米的新旧程度。
新粮和陈粮之间有非常大的区别,一般陈粮是前一年收割储存起来过冬,现在的粮食都是去年收割时留下来的。
因为生长环境各种原因,新粮是十分好吃的,但就之前提到的粗心大意的人,他们考虑菜肴搭配的时候,一天功夫就能搞定各种搭配的,他们甚至不会考虑到大米是不是新粮。
生长在江苏地区的人,情况可能就要好的多,因为他们日常做菜习惯是将炒菜做在先,然后等炒菜炒好了煮饭的时候,再琢磨琢磨泡在水里的饭怎么样了,于是就这样形成了习惯。
实际上,新旧大米泡的时间也不同,新粮放水泡半小时,吸水就可以煮饭了,但陈粮吸水特别慢,这时候人要注意到,如果订购之前没听特别提醒,将大米泡一晚上会煮出好吃的陈粮饭。
如果没有泡陈粮,那么煮出来就会有夹生,并且,大多数农村人是没有晚上用电烹饪吃饭习惯,对于他们来说,晚上用电烹饪还赶趟儿敬神呢。
因此,他们往往要将陈粮浑水泡一个多小时。
还有一些老一辈的人,不知道泡水会坏掉大米,他们一定会要求你在浑水里面加一点儿盐,这样他们永远不会担心发臭的问题。
当然,还有一些老前辈,他们不太喜欢清水泡米,他们觉得这样的饭炒出来会不好看,不好看就是水分吸收之后灰白乎乎像灭火器干燥灰一样,而不是柔和亮晶晶向闺秀少女一般。
为此,他们一定得在浑水中撒上一些开水或者是盐水,这样浑水看上去格外黄,其实炒出来跟清水浸泡差不多,只是人的古板思想好愚弄。
再者还有一些讲究,比如说常年吃山地红薯饭的人,他们不仅仅会清水泡饭,还会往浑水中放几个红薯块,这样不仅增加营养价值还能将红薯自身香气融入饭中。
如今流行谷物养生还将每一餐食物都打成食物汁或营养剂,这个方法也有归属,毕竟它是体现老百姓高压状态和快节奏生活的一种饮食处理方式。
加水、火候。不同品种的大米,在泡了一定时间后,上锅蒸或者在电饭锅里焖加热都会使大米吸收比较多水分,避免脱粒,因此在加水的时候需要多加考虑自己的大米类型和它们所需的水量关系。
另外,还得考虑一下自己泡大米的时候加入其他东西消耗的一些水分,比如盐之类,还有就是清水和开水混合使用时,这样也会消耗部分水分。
因此,每一种大米,加多少水才能成为自己所需要的那种程度,是每个做父母的人通过实际经验得出的经验。
对于大众最接受度的大、大粳、大油粘以及中籼米这五种类型而言,大约2:1--3:1这样的黄金水:稻谷比例较为理想。
如果你制作的是珍贵的大香、特香、粳香、油粘香等类型的大米时,对应比例应改为1:1,不然的话饭就容易变成粥。
同时,对于特殊类型的大糯型大米,比如说特殊品种如北京珍珠、山西金胜、黑龙江小香等糯种来说,因为它们自身富含丰富淀粉,加热蒸煮后很容易就会成为糯粘,因此需要将黄金比改为4:1-5:1这个比例即可。
这些比例不仅是经验,也是人总结出来的一些窍门,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看不出窍门性,因此还是多多实践,通过实践总结材料比例来动手最好不过。
当然说到蒸的时候,有两种方式将其完成,分别是焖饭和蒸饭,不同方式可以解释为不同加热方式,一般古代人用柴火烧炕的时候蒸人的物品,都称作焖食物,而将更加规则化,它通过加热空气来传递热度,让食物完成加热这一步叫做蒸食物,因此我们今天说蒸饭,其实很大一部分内容也包含了焖制过程。
在南方和北方,焖制方式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炊具使用的材质不同。
北方人天然偏向用铸铁炊具,铁制炊具加热比较均匀,下边柴禾燃烧产生较高温度,可以将炊具底部烤热,同时空气在铸铁锅中加热后体积收缩,内部气体受压膨胀,从而将上边元食品烤熟加热,这是北方人用来焖人的工艺最大特色。
但是南方人家里没有冬天烧炕习惯,但是因为潮湿空气现象严重,因此需要休息下次再用,这样就需要用竹制炊具用蒸汽加热食物。
轰隆隆隆隆的声音,就是竹制桶体内外部受热膨胀产生气压差强烈反应造成爆炸产生声音。
同时,由于竹制保温性能较差,因此不能焖太长时间,只能在30-50分钟内完成。
剩饭处理。剩饭也不能算是多出来,只能算是脚走到时倒进大碗里的,这句话是形容容易出错且比较滑稽的一句话,同时也比较符合这些行为的形象,因此被人拿来调侃行为举止不当之人。
但实际上,人做出的每一步行为,都可以成为处理剩食的一步重要操作。
由于剩饭比较油腻,许多人不喜欢直接食用,这是正常现象,但是剩饭粗暴加热,会产生鸡蛋变成焦巴巴变黑色问题,因此一定需要更加仔细操作。
方法一:如果您家中有一些湿纱布的话,可以试着用它包住剩饭,然后装入蒸锅中焖制20分钟,这样剩饭变得松软之后重新吸收弥补油腻和干燥失常反应,即可恢复至原先口感或接近口感状态,且可加入一点儿青葱增加美味值。
方法二:将剩饭切成薄片,可以再次吸收大量空气,让其散发面团一样松软,再者,可以将切好的剩饭与适量蔬菜搭配炒制,这样不仅让口感更加丰富,还能增加营养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