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胃,内部有许多大小不等的“页瓣”,它生产出了我们最熟悉的火锅搭档——牛百叶(千层肚),因为表面有很多突起,也叫毛肚。
前文说过,重庆火锅的起源是,清末卖力气的工人涮食廉价的牛下水。但到了民国初年,毛肚凭借它爽滑鲜脆的口感,从一众下水里脱颖而出,开出了专门的毛肚火锅店。
“七上八下”,十几秒的时间,毛肚吸满了浓郁的火锅汤汁,鲜香诱人,放到嘴里,脆嫩的口感又使它在满桌的食材中脱颖而出吗,直至今天,毛肚仍然是川渝火锅界最畅销的单品。

除了重庆,最近一些年,涮毛肚也被融入东北烧烤之中,一桌子各种烤串的旁边,总要有一个咕嘟咕嘟煮着的毛肚锅。
我们吃到的毛肚有黑有白,黑色其实才是它本来的颜色,用碱水泡过的毛肚会呈现土黄色,而那些洁白的毛肚是用双氧水泡过的。

皱胃,牛真正的胃,味道比较浓郁,一般直接称为“牛肚”,粤港地区也叫它“沙瓜”。它最适合用来炖煮,广州的煮牛杂就一定不能少了牛沙瓜。
当然,除了猪肚、羊肚和牛肚,还有一些动物的肚儿也经常被我们食用。
比如河间驴肉火烧,就可以用驴肠、驴肚等内脏与驴肉一起夹在新鲜出炉的火烧里,浇上蒜汁,酥脆的火烧与有嚼劲的驴肠驴肚一起入口,一本满足。

川菜里,很多菜的食材都是兔子,兔肚自然也不能舍弃:火爆兔肚、泡椒兔肚、香辣兔肚、水煮兔肚、兔肚米粉……兔肚的口感,为“脆”这个字做了最好的诠释。
- The End -
文 | 卫奕奕
封面图 | 摄图网
- 参考资料 -
[1]《饮膳正要》,[元]忽思慧
[2]《红油中翻滚的千层肚,是雪天里最大的幸福》,果壳网
[3]爆肚,Wikipedia
[4]《爆双脆》,梁实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