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都有给女儿买绘本、读绘本的习惯,虽然有些蹩嘴,讲得不好,但孩子那双真诚而期待的眼睛,成了我最大的幸福回味。慢慢的,伴随iPad、电视、手机这些高科技产品的加入,我逐渐退出了舞台。
我开始反省自己,是不是自己已经懒得付出了;
我开始安慰自己,高科技里有更丰富的知识;
但我后悔了,一个父亲退出了自己的舞台,那种落寞无以言表。我也感悟到,那一堆又一堆的高科技,并没有缩短我和孩子的情感距离,亲子关系反而更加糟糕。
教育孩子,离不开高科技;走进孩子的心里,父母才是舞台的根基。我想,从五一小长假开始,恢复每天讲故事的习惯,重新走进她的内心情感。
陪伴不再隔着手机前一段时间,我基本每天都能听到这三句话:
“爸爸,你过来看一下我这个做得怎么样?”
“爸爸,你过来陪我一起堆一个城堡”
“爸爸,我不要自己玩”
越来越多的时候,我都会这样回答:你自己玩一下哈,爸爸这边手机上有点事情,做完了就陪你。可事情越做越多,手机也就拿得起放不下了。
突然,我发觉孩子总是闷在那里一个人玩玩具,嘴里是嘀嘀咕咕的声音,再也没听见叫爸爸这,叫爸爸那了。最怕空气突然安静,最怕孩子突然不需要我了,手机俨然成了我陪伴孩子的一道障碍。
当这障碍成为了一道道鸿沟,孩子那小小的身躯难以穿越,那么亲子关系也就成了她在鸿沟这头,我在鸿沟那头,看似很近,却越来越深。我想,从五一小长假开始,无论是工作还是休闲,手机都要拿不起放得下,只要有呼唤,都会有爸爸的积极回应。
下放权利,沟通民主以前,习惯了我说什么她就听什么的那个她,忘记了长大的过程会从质疑父母的话语开始,会从反对父母的权威入手!
越来越多的脾气,越来越多的争执,被压制的亲子关系终究会愈加糟糕。一系列的变化,已经让我意识到,孩子的大事小事不能再一起抓,和她的沟通需要更多尊重她的想法。
我想,从五一小长假开始,关于孩子的任何决定,我都会提前沟通,给予更多尊重。很多她能自行决定的小事,我也慢慢退出干预。
多听少说不唠叨长期以来,对女儿的教育,自己总是以讲道理为主。一旦进入那个角色,滔滔不绝,连自己都不得不佩服自己的能力。看着她低下的头,总以为自己是一个成功的教育家,也以为她会在苦口婆心之下积极改正。
事实证明,我错了!同样的错误一直犯,同样的场景已然什么都听不下去,那我通篇的大道理除了口渴连基础的虚荣心都没有。
道理没有错,教育孩子也没有错,错的是方式。当她长大了,开始有了自我认知,不再是一个默默的接受者,更多地想成为一个情绪宣泄者,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我想,从五一小长假开始,转变角色,蹲下来耐心听听她的声音,看看她的世界。
控制情绪,接受她的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