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新媒体合作伙伴
“我们抱歉地通知您,您乘坐的xxxx航班延误。”这句话可能是候机中的乘客最不愿意听到的一句话。多年来,因各种延误原因,航班正常率饱受诟病。由航班延误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有望得到进一步解决。日前,交通运输部在其官网上发布《航班正常管理规定》,该《规定》将于明年1月1日起实施。规定都有哪些内容?与您出行息息相关,赶快你看看!
旅客食宿怎么办?
交通运输部:从2017年1月1日开始,由于天气、突发事件、空中交通管制、安检以及旅客等非承运人原因,造成航班在始发地出港延误或者取消,承运人应当协助旅客安排餐食和住宿,费用由旅客自理。
航空公司自身原因,包括机务维护、航班调配、机组等造成航班在始发地延误或取消,航空公司应当向旅客提供餐食或住宿等服务。
非航空公司原因,包括由于天气、突发事件、空中交通管制、安检以及旅客等因素,航空公司应协助旅客安排餐食和住宿,费用由旅客自理。
航班在经停地延误或取消,无论何种原因,航空公司均应负责向经停旅客提供餐食或住宿服务。
飞机在停机坪停多久 必须安排乘客下机?
机坪长时间延误,航空公司应每30分钟向旅客告知一次航班动态信息,包括延误原因、预计延误时间等 。
机坪延误期间,航空公司应保证盥洗设备的正常使用,必要时提供医疗服务。
机坪延误超过2小时(含)的,航空公司应为客舱内旅客提供饮用水和食品。
机坪延误超过3小时(含)的,航空公司应在不违反航空安全、安全保卫规定的情况下,经空管部门同意后,将飞机返回停机位安排旅客下飞机等待。
涉及经济赔偿怎么办?
航班延误后发生在航空公司和乘客之间最主要的矛盾之一是经济补偿问题,不少旅客并不清楚补偿的额度。对此,《规定》明确指出:
航空公司应制定并对社会公布航班延误经济补偿方案, 方案中应明确是否对航班延误进行补偿、 补偿的范围、条件、标准等内容。
航班延误时,承运人应严格执行经济补偿方案。
航空公司应制定并对社会公布机坪长时间延误应急预案,预案内容应包括机坪延误时的信息告知、餐饮服务提供时间、下机的条件及限制。
航空公司、机场管理机构、地面服务代理人应在收到旅客投诉起7日内,向旅客作出具有实质性内容的回复。投诉记录至少保留2年。
专家说法:《规定》有较强执行力
民航专家张起淮认为,在航空客运关系中,旅客始终处于被动和弱势地位,由航空公司自行制定赔偿和补偿标准,不利于保护旅客的合法权益。
《规定》的实施预示着民航主管部门和交通管理部门将首次就民航客运服务的“老大难”,即航班延误问题,作出统一的、明确的规范。规范的效力级别为部门规章,具有较强的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