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释这是春卷,稍有吃过春卷的经验的读者是不会同意这种解释的。古时吃春卷还叫咬春,哪有切成一段段吃的道理;这个断面比出土的春卷粗得多,为何要切开,切开目的就是要展示断面的色彩;展示“四花”的色彩。仔细看,还能分辨出呈椭圆形两边捏过,有点像元宝的造型,这无论如何与春卷比相差甚远。
这绝非巧合,那个时期的新疆高昌文化,已经隶属强大的唐代文化,出土的这些食点,基本涵盖了中原食点文化乃至御膳的经典作品。
我认为,如果新疆阿斯塔纳出土唐代食点的墓葬不是很奢华的话,很可能是宫廷庖厨之家。出土的这些的唐代食点,都经过事先风干处理,它们不是专为随葬而做,而是日常的祭祀和宫廷奢侈豪宴充当“看食”的道具!(后续博文将会专门解读唐代“看食”)
解读“七返膏七卷作四花恐是糕子”,我又想起突然在宋代兴起的“签菜”,“签菜”是不是继唐代“卷四花”后,南宋迁都临安在南方的繁衍;如果是,它的传承就定格在现代传统肴馔的蛋卷上了。当然,明代兰陵先生在《金瓶梅》中也偶露“菜卷”,现代酒店也有各种卷菜之类,但卷菜肴馔是否归为“七返糕”的渊源,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五代陶谷把此食点归为“奇异”也是可以理解的。“七返糕”很可能本身已经在中国素斋食点上占有一席之地,但经过御膳的镀金,成为风靡一时的时尚美食(并带有迷信色彩)也不是没这个可能。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每一道传统肴馔,都有它上百甚至上千年的渊源。细细探究,感慨万千,其乐无穷。
从这个意义上讲,爱国也可以从美食开始。
现代版卷菜
现代版卷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