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野宣之把以上两点总结为一句话,就是:
并不是“因为体验到快乐,所以写手帐”,而是“因为写手帐,所以更能体验到快乐”。
这种快乐因人而异,比如:
·以作家的心境,将手帐作为旅行和散步的伴侣。
·把愉快的体验写在手帐上,以便将来回忆。
· 能够用恰如其分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成就感。
·重读手帐,沉浸于回忆之中。
·自己动手DIY手帐,有一种完成作品的喜悦。
总之,你会因为记录,所以快乐。
三、如何制作旅行手帐?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手帐的好处,但说到制作手帐,相信还是会有很多人因为“手帐太麻烦”而心生抵触。
作者奥野宣之表示,请不要担心。只要出门在外时记录下了一点什么,哪怕只有一点点,就会成为你独一无二的手帐。此外,这里介绍的旅行手帐并不是要拿给别人看的作品,说到底,不过是你自娱自乐的产物,所以并不需要艺术灵感。
写手帐要从不把它当做负担开始,这是我们要在心理上过的第一阶段。
对于如何制作旅行手帐,奥野宣之提倡分为“旅行前”“旅行中”和“旅行后”这三个阶段来进行说明。
旅行前:用手帐构建憧憬。
如何构建憧憬?即把想去的地方收集在手帐上。一方面可以解决旅行去哪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向往的地方有一个初步了解。
这里,作者并不是要大家像新闻记者一样,把目的地的情况彻底调查清楚之后再出发,而是建议大家平时就准储备一些自己想去的地方或感兴趣的东西,把它们收集在手帐里。
比如,你在杂志上看到一幅照片,觉得“这真是美景啊”,就可以把它剪下来贴在手帐本上。如果去过的人描述的旅行经历令你感兴趣,就记下那座城市的名字。
也就是说,去与不去另当别论,凡是吸引你的东西,都可以收入手帐中。记录的时候无需分类,只需在一个本子上按从前往后的顺序记录就可以了。
也许你的实际出行顺序与记录的顺序完全不同,甚至干脆变成了另一套手帐,不要太介意。记录想去的地方是一种拓展好奇心、加深印象的行为,记录去过的地方则是为体验过的事情增添乐趣的行为,没必要强求二者的顺序统一。
旅行中:用心收集素材,写途中备忘录。
⑴收集素材。
要想让手帐在日后回顾时乐趣无穷,最重要的就是在旅行散步的途中认真收集素材,其中首先就是纸品。
所谓“纸品”,就是观光地的宣传单、票根、店铺的宣传卡、车站或机场里的小册子等。
要收集这些资料,首先你要选定一个收集袋并随身携带。你可以把上衣的某个口袋定为收集袋,也可以在背包里放一个文件夹或信封等等。
⑵写途中备忘录。
除了收集纸品、印章等素材之外,还有一种手帐素材是你在外出途中就应该准备起来的,那就是写“途中备忘录”。
比如,作者每次出门会将名片大小的一叠便笺装进兜里,一边四处散步,一边将当时的见闻感受写下来。等回到旅馆或家中后,再将其与收集到的其他素材组合起来,贴近A5的手账本里,最后做些添补润色就完成了。
那么,在途中备忘录中写些什么呢?
去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东西,自己有哪些思考……即便是在公园的林子里漫步,也可以记下忽然想到的事情。
作者表示,这么做不仅让你觉得自己不只是为了去看一些罕见的东西而旅行,也不只是为了散心而散步,而是正在进行一种有意义的体验。
在书中,作者把记录的内容大致归为以下两类:
·记录“客观事实”的备忘
·记录“主管声音”的备忘
“客观事实”,即形成安排、尝过的食物等客观发生的事情,例如“某时某分到达金泽站”“午饭吃的是白子盖饭”“导游在讲解那幅名画时顺便介绍了这样的逸闻”,等等。
“主观声音”就是自己感受到的、考虑到的、回忆起的种种,是取材于自身的东西,例如“肚子饿了,就没兴趣四处逛了”“白子盖饭口味清淡,还很扛饿”“导游说的是真的吗”,等等。
另外,作者建议这两种记录可以用不同的记号标注,比如圆圈可以代表“客观事实”,五角星代表“主观声音”。举例:
○ 在巴士等候区休息时,路过的大婶给了我橘子。
☆ 不愧是四国,对游客真亲切啊!
这样一来,如果以后只是想回顾行程,只要查看以圆圈开始的那种就可以了,不管书写时还是阅读时,这都是又好理解又方便的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