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都不想被别人称呼为“失败者”。
OK,那让我们从现在起停止失败,开始胜利。
失败者到底是什么?当别人称某人为失败者时,他们其实是在说他是一个没有价值的人。
在高中(甚至大学里),被称为“失败者”的人指的是不受欢迎或不“酷”的人(通常是男性)。这通常意味着那些在学校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不惹麻烦的人,也就是“书呆子”。
一旦你度过了青春期的幼稚游戏,进入成年早期,被称为“失败者”就有了真正的分量。
从客观、普遍的定义来看,真正的失败者是无法应对成年后身体、情感和心理挑战的人。
人们可以称社会上的成功男人为“失败者”,但这通常是一种纯粹基于对这个男人的厌恶而产生的情绪反应,也就是基于某种模糊的“嫉妒”感。
嫉妒的一个例子:一个真正的失败者经常会称另一个人为“失败者”,因为那个男人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往往比他们更成功。

称某个男人为失败者的核心是什么?
当我们从普遍意义上谈论失败者时,通常指两件事:
· 行为举止与实际年龄相比仍显得孩子气的男人
· 在基本生活领域缺乏自我效能的男人
这意味着什么?
那么,当你想到一个行为举止像一个与他的年龄不符的孩子时,你会想到什么呢?
这个很容易理解,我们先简单谈谈第二个。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通常被定义为个人在特定领域满足需求的能力。基本上就是高效。
在这种情况下,失败者是缺乏自我效能的人,无法让自己达到人生的“下一个水平”。
这些人可能因为无法摆脱上瘾或强迫行为而无法保住工作。或者,他们可能根本找不到工作,因为他们只想玩电子游戏。
他缺乏热情、缺乏动力、缺乏认知等等。
从本质上来说,生活是一场终极游戏。而且它往往是一场资源游戏。
资源以金钱(显然)、社会地位(拥有社交网络和良好的人脉)和选择如何度过时间的能力的形式出现。
全面失败的人通常无法获得或只能获得有限的资源,而且自我效能感很可能较低。
能够坚持自己的意愿并影响结果的人非常有吸引力。自信是终极的催情剂。
所以,真正的失败者往往是社会阶层地位较低的人。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他们无法让生活满足他们的要求。

没有人天生就是失败者。
失败者是后天形成的。一个人越早认识到这一点,他就能越早采取主动行动。
如果你了解所谓失败者的背景,你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可能会看到权威人物(例如老师或父母)施加的某种创伤,甚至虐待。
你可能会看到悲惨的家庭生活。
您可能会看到操场上其他孩子欺负你。
你可能会看到女性在青少年时期或青春期遭受严厉的拒绝。
你可能会看到某个人出身贫寒,完全没有受到过任何鼓励或激励。
每个被视为“失败者”的人都有不同的生活境遇。
并非所有“失败者”都来自被忽视的家庭,也并非所有“失败者”都在学校里被欺负。这是一个人无意识地利用各种不同问题来为自己缺乏自信,以得到生活中真正想要的东西辩解的借口。
不管怎样,这都为一个人在心理上“逃避”生活打下了基础,通常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了。这个人会养成“逃避捷径”或逃避痛苦的习惯,无论是在拖延方面,还是在物质上,比如酒精。
这种消极的“随便”生活态度是许多所谓“失败者”的特征,只有通过行动才能打破这种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