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稳持重,是一种行事风格,更是一种内在心境。
在社会生活中,有的人行不行、靠不靠谱,其实一眼就能看得出来,就像那些刚认识就推心置腹“自来熟”的人,你刚给予他很多信任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故此,要想在社交中树立靠谱的人设,并更好地促进合作,沉稳持重是你必不可少的素质。
记住,沉稳持重并不是刻意地压制自己的天性,而是通过有意识地自我控制实现掌控节奏。

01 遇到事情时,不要立即作出反应
有句老话说得好,让子弹飞一会儿。因为只有预留缓冲的余地,你才能看清事情的全貌。
遇到刺激马上就做出反应,那你就很容易做出缺乏理性和思考的行为,事后大概率是要捶大腿后悔的。说实话,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就遭受过很多次这方面的教训。刺激过来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应该是核准并进一步了解情况,而不是进行回应。
要想做出正确恰当的选择和决策,最为关键是要充分了解情况,而不是尽快做出决定。
比如,平时听招呼守规矩按时完成工作的下属,突然变得懒散懈怠;这时候,你作为领导(管理者),不能看到下属懒散懈怠就一顿斥责,而是应该就此“反常现象”进一步了解情况。如果不深入思考,就一顿批评和斥责,那大概率是要批评错人的。
我们面对突如其来的刺激的时候,都应该秉持这样的心理,先不要做出反应,等等看,等看到事情的全貌,或者足够充分了解情况的时候,再做出选择和决定。
你看那些身处高位的领导,哪儿说话不是滴水不漏,这不都是在给自己预留空间和余地吗。
02 即便是表达心情,也不要急于求成
凡事都需要慢慢来。不管是做事,还是与人相处,你的节奏太快了,反而会适得其反。
记得有一次,领导给一个同事交代工作,领导的话都还没有说完呢,相关的要求都还没有提呢,同事就“好好好”“是是是”开始“拍胸脯”了。假如你是当事的领导,你会作何感想?和大多人一样,领导的感受非常不好,立即打断了同事的“积极回应”,并给予了一顿斥责。
事实上,同事的这种做法很久都没能改变,而他也因为这个方面的问题饱受诟病。
每次领导给我交代工作的时候,我都是再三询问相关标准、要求和细节,以确保能够准确领会领导的意图,并抓好后续的落实。过快地“拍胸脯”表态,这在领导看来,反而像是一种不走心或者反向忽悠,是一种不靠谱的表现。
其实,不仅仅是做事要把控节奏,与人相处搞社交也要把控节奏。即便你很想和某一个建立联系或关系,那你也要慢慢来,逐步投入“低开高走”,而不是“高开低走”。
事实证明,越是着急,越是慌乱,很多时候就越是办不成事情,因为成事往往需要慢慢来。
03 培养钝感力,积极正面看问题
在不必要的事情,不给予关注,不上心内耗,这不仅是一种行为选择,更是一种处世智慧。
我们应该明白,任何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生活,都不可能赢得所有人的认可,被部分人质疑、否定甚至讨厌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这既是因为“三观”不同带来的差异,也是因为利益冲突而出现的必然。鉴于此,培养钝感力就格外重要,不要动不动就动怒。
当别人不了解的时候,不要去过多纠结;当领导不喜欢你的时候,不要去过多猜想。
前段时间,因为工作交织叠加,很多事情都需要跟上级领导反馈和汇报,出于为上级领导考虑的目的,而且信息也能够说得清楚明白,就进行了信息汇报。大多数时候,上级领导都给予了回复,但是有那么几次,上级领导却并没有进行回复。
面对这种情况,有的人可能会多想,甚至会联想很多。其实完全没必要,对于你来说,你只需要把你需要做的做到做好就可以了。至于不回复的原因,有时候还真说不清楚。
其实很多事情都是这样,不要去过多联想,专注于该做的事情,把其他的全部都过滤掉。
写在最后
越到人生中年,我越是发现保持人生节奏很重要,不要懒散懈怠,但也不要匆忙慌张。
其实,这就像是喝茶品茶一样,心境到了,才能真正品出茶的味道,火候到了,才能真正把控人生节奏。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十分着急是做不成事情的,你要学会慢下来,你要学会给自己空间和时间,你要学会顺应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记住,真正能够决定了人生成败的,更多的还是在于你的心境和心力,而不是能力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