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盘也可以做首饰
图源:爱玉网
但其实它根本不是什么古生物化石,而是一类生活在珊瑚礁里的软体动物——延管螺属(Magilus)的螺壳打磨之后的样子,其中代表性的物种就是延管螺。延管螺属属于珊瑚螺科,在幼年时,它们的贝壳和普通的海螺没什么区别,灰白色,又脆又薄,一点也不起眼。

延管螺(Magilus antiquus)幼贝
图源: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
延管螺以珊瑚为食,幼小的延管螺会钻入珊瑚间,并将自己的外壳固定在其中,既保证了食物来源,也让自己被保护(多少有点不客气了)。
但珊瑚也是会生长的,为了避免被珊瑚完全包围,延管螺的肉体会逐渐向外移动,并分泌石灰质向着珊瑚的方向延伸贝壳,形成钙质的长管,保证贝壳的开口位于珊瑚的表面又不露出珊瑚。
沉积的石灰质还会填充外壳的底部,让螺壳的顶部加厚成为实心状态。如果将延长管的部分去除,将加厚的贝壳打磨抛光,就变成了所谓的“螺化玉”。除了海南以外,我国的广东、台湾以及其他国家如日本、菲律宾也都有延管螺的分布。

延管螺长大后
图源:Med Shells
所谓的“螺化玉”并不是玉,也不稀有,如果有心,在海边也可以捡到自然冲刷打磨的延管螺壳。但螺化玉的火爆,却一度给珊瑚带来了灾难,为了得到它们的螺壳,许多人会砸碎珊瑚来采集它们,这对于本来就脆弱的珊瑚礁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三亚早已开始打击采挖延管螺的行为。
那有真的像宝石一样漂亮的化石吗?在哪里能捡呀?
答案是当然有,只不过想要捡到它们,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
我们对化石的第一印象,多半都来自博物馆里巨大的恐龙骨架和其他史前巨兽的骸骨。在童年的记忆里,化石是稀有的、厚重的、原始的,只会出现在博物馆和科学家的研究里。等到长大一些,我们或许会在一些公共场所,比如商场的地砖上,发现生物的遗迹——原来化石也没有那么“神圣不可侵犯”。

布满化石的贵阳机场卫生间洗手池
图源:东方网
化石还可以变成精美的珠宝,比如琥珀就是一种树脂化石,它们有着明亮的金黄至蜂蜜般的棕褐色,是历史非常悠久的宝石。但琥珀还远远不是化石宝石中,最丰富多变的品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