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教授陈果曾在课堂上,讲到一个经典故事:
大文豪苏东坡和佛印相识多年,二人常在一起畅谈古今。
每当两人辩论的时候,苏东坡总是会败下阵来,这让他心中甚是不甘。
某一年春日里,伴随微风和阳光,他们二人相约湖边,泡上了一壶茶,静坐清谈。
因为舒适的环境影响,令佛印感到心情愉悦,于是他便开始打坐,头顶也随之飘起了袅袅蒸汽。
苏东坡见状便问佛印:“你看我坐在这里,像什么?”
佛印回答:“东坡兄,我看你像一尊佛。”
紧接着佛印也以同样的问题问对方,结果苏东坡笑着答道:“我看你像一堆牛屎。”
这场交谈中,苏东坡以为自己占据了上风,赢了一局,随后便开心的跑回家将此事说给了妹妹听。
苏小妹听完后笑着解释:“我看你是输了。人家心中是佛,所见之处,处处是佛。那么你呢?”

讲完故事后,陈果表示:
“你以什么样的双眼看世界,其实印证了你有什么样的心眼。”
人一生行走于世间,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人喜欢你,自然也会有人讨厌你。
有人事事周到,处处给你足够的尊重;也会有人处处挑衅,试图用一两句评价左右你的人生。
面对不尊重你的人,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用多少心力去交往,最终决定了你世界的颜色是什么样。
对付讨厌你的人,越放在心上,生气的次数越多,争执越激烈,生活越杂乱。
从现在开始,与人相处,牢记这3句话,你就赢了。
“我能掌控的只有我是否尽力,至于我尽力之后,别人喜不喜欢我,不要费力琢磨。”
知乎有个问题: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什么?
有个高赞回答这样写道:“不再把人际关系视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更不会耗尽时间和精力去维系那些让你费劲的感情。
人来人往不强求,远近亲疏随缘分。”
有多少人在年少时,对于世间诸事,总想求个圆满的结果。
到了一定年纪,就会渐渐明白:有些人,尽心就好,不必强求相伴一生;
有些事,尽力就好,无需费力追寻完美。
不是所有的相遇都必须有个美好的结局,更不是每段关系都能长期保持和和美美。

自媒体博主糖一曾在视频中,说起了一个故事:
一个年轻人初入社会时,前辈告诉她:“别把时间浪费在无用的社交上,努力工作提升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可当时这句忠告左耳进右耳出,全然被她抛在了脑后。
开始工作后,她努力想要经营好与每个人的关系,希望能交到越来越多的朋友,也想在社交场合如鱼得水。
当同事喊她一起点外卖时,她立马迎合对方;当大家约着一起聚餐时,她也为了显示合群,立即热情加入其中。
时间久了,看似和大家越来越亲近,可事实上,她为了维系这些关系早已筋疲力尽。
有人找她帮忙点外卖,却不给她饭钱;有人向她借东西,却时常有借无还。
一群人外出聚餐,却在聚餐快结束时一哄而散,独留她一人收拾残局买单。
起初她怕得罪人,也担心伤了彼此的情分,所以将委屈都咽了下去,不想计较太多。
可她的忍气吞声不仅没有换来一丝愧疚,反倒让其他人变本加厉,一旦她拒绝别人的请求,就会被肆意辱骂。

面对这些毫无意义的人情往来,她当断则断,不再惧怕别人的负面评价,也不再刻意追求人人喜欢的结果,亲疏皆顺其自然。
从那以后,她屏蔽了那些消耗能量的信息,直截了当拒绝了所有无理的请求,远离了错误的圈子,把时间和精力都留给了自己,工作和生活都开始走上坡路。
《流金岁月》里,有段台词说的很好:
“人一辈子遇到的、欣赏的、谈得来的、喜欢的那么多人,不是每一个都可以在一起做夫妻、朋友的,有的做了同事,有的过很多年才能见一面。
因缘不一样,关系就不一样,享受就好了。”
不是所有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不是所有人都能携手一生直到老去。
人情世故的事,尽心尽力足矣;人来人往,本就是生活常态。
整日耗尽心神去琢磨旁人是否喜欢自己,忧心身边人会不会讨厌自己,只会徒增烦恼。
需要不断讨好的感情,学会及时止损;让你感到痛苦的关系,别再苦苦挣扎。
以平常心,看待无常事。失去的一切,都是风景;最后留下的,才是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