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籍文档 >

风声雨声声声入耳横批是什么(风声雷声雨声声声入耳求下联)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3-04-20 09:37:32作者:YD166手机阅读>>

过去对上京赶考的考生有副相类似的对联是这样的,上联是“一对孤舟坐二三个*客,启用四桨五帆经由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下联是“十年寒窗进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三番两次今一定要中”,真可谓妙笔生花。还有考中状元或登科时的对联是“读书堂内出贤人,积善门中生贵子”。还有:“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横批是“金榜题名”。起房盖屋是喜事,上梁时要写对联“上梁喜逢黄道日,竖柱巧遇紫微星”。或是“青龙扶玉柱,白虎架金梁”,横批是“上梁大吉”。硕大的斗方上写:“太公在此,诸神让位”。如娶媳妇时,喜房的对联也很有趣:“今朝喜配天仙女,来年定生状元郎”。还有:“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还有写“百年好合永结同心,鸳鸯福禄天赐良缘”。横批如“美满姻缘”、“白头偕老”、“比翼双飞”、“皆大欢喜”等等。新时代在这方面的对联更为丰富精彩,比起过去更胜一筹,大家也知道的不少,这里就不再举例了。

过去文人给各类买卖字号、商行店铺门前写的对联都有独到的新意。如:“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有:“通商重信义,和众得安康”。有:“东无西无通无有,我需你求供需求”。如裁缝铺的对联写:“一寸布一寸丝物尽其用,不论男不论女量体裁衣”。另如:“千针万线引来八方客,一刀一剪裁出四季衣”。也有时装店的:“时装任我精心制,美服请君合意挑”。帽子店写的是:“嘉名称博士,大礼重衣冠”。鞋店写的:“尺码自家寻大小深浅须合意,式样任君选妇孺老壮各随心”。钟表店的写:“二十四时凭我报,万千百事任君行”;或:“钟点长敲当厚爱那年年月月,表针不懈应珍惜这分分秒秒”。眼镜店的写:“慧眼明分真善美君不论中人西人任你挑选,宝光细验假高低镜当分远视近视随你需求”。理发店的写:“进门蓬头垢面,岀店秀发明颜”。还有:“创人间头等大事,理世上不平东西”。照相馆的写:“岁月峥嵘应留纪念,精神焕发莫负春光”。卖乐器的写:“白雪阳春传雅曲,高山流水觅知音”。药店就写:“天下药治天下病无病不能治,世上人除世上灾有灾便可除”。或:“世间本乏长生术,海外何求不老丹”。戏台的对联更有趣:“日行千里不出房,有文有武有君王;亲生儿子不同姓,恩爱夫妻不同床”。

风声雨声声声入耳横批是什么,风声雷声雨声声声入耳求下联(5)

当然过去还有粮店米行,面食店、糕饼店、豆腐店、茶店,还有书店、字画店、珠宝店、古文物店、刻字店、印刷店、纸墨笔砚店、扇子店、雨具店、灯具店等都有对联。还有庆寿联,婚姻生育联,人死后有挽联,有宅第联,治学联,修养联,旅店联,俱乐部联,戏剧联,名胜古迹联,现在还有银行联,保险公司联和化妆品店联等等。它们都是内容丰富、别具匠心、各有千秋。不过较多的还是酒店饭馆联,如:“美味招来天下客,酒香引出洞中仙”。有:“五味烹调香千里,三鲜蒸炸乐万家”。如:“酿成春夏秋冬酒,醉倒东西南北人”。如:“山中走兽云中雁,陆地牛羊海底鲜”。当然还可举出不少,可以这样说吧,凡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需求物品的买卖店铺对联应有尽有,五花八门,内容及其丰富多彩,而且不一而足。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联也都具有时代特色。如解放初期,人们翻身当家做主就写:“翻身不忘*,幸福全靠共产党”,横批是“饮水思源”。如大跃进年代写的是“鼓足干劲创高产,艰苦奋斗夺丰收”,横批是:“自力更生”。文化大革命时期写的是“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横批是:“斗私批修”。到了八十年代写的是:“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横批是:“勤劳致富”。九十年代写的是“改革开放千秋功德唯我中华伟业,团结奋斗万马奔腾独具特色建神州”,横批是“日新月异”。二十世纪初则写:“强国安邦明法制,富民兴业在官廉”,横批是“与时俱进”。十八大以后写的有:“神州同谱和谐篇,华夏共圆中国梦”,横批是:“开拓创新”。再后来,国家在不断富强,人们的生活在不断提高。不仅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而且逐步在奔向小康社会。所以对联也都是围绕幸福美满,财源茂盛,福寿安康等内容来写,这已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这里就不再多例举了。

以上所举对联,只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因为我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浩瀚无穷,表现在楹联方面更有它的独到之处。由于自己学识浅陋,见闻偏狭,孤陋寡闻。虽说举了一些例句,但也只能是皮毛而已,很难给大家举出意深辞美、高雅精美的对联。

二、纸墨笔砚

凡写对联,必用毛笔。因为中国人,尤其是汉族人,在全世界恐怕要算重视写毛笔字的民族了。古人不仅写对联用毛笔,就连日常写书信,往来记账全部是毛笔。因此,也就出现了纸、墨、笔、砚这四种用品,被称之为“文房四宝”。因为写字首先须用纸张,写毛笔字就得用墨水或墨汁。过去没有现成的墨水,而是用墨蘸水在砚台上磨。如有钱人家的公子或小姐,坐在书房写字,书童或丫环站在一旁为其研墨。写毛笔字和研墨时都有讲究,叫做“轻研墨汁重膏笔”。也就是说,研墨的时候要轻轻地在砚台里来回转动。当研的墨汁不浓不淡恰到好处时,墨汁显得才会细腻、柔润,写出的毛笔字才能色泽鲜亮,漆黑、光滑。未曾写字时,首先要把毛笔重重的蘸上墨汁,在砚台上面反复来回掭匀,这叫膏笔。毛笔上的墨汁不多不少,而且笔尖要集中,不能分散,这样才方可下笔。

所以对联不仅讲究炼字,更讲究炼意。作对联需要对每个字反复推敲,仔细琢磨。但是好的对联却又要求不见斧凿之痕,信手拈来,宛若天成。又因为对联与生活息息相关,凡身边事、眼前景等皆可入对联。有人路过一小镇时,曾作一副对联:“一条大路通南北,两边小店卖东西”。

风声雨声声声入耳横批是什么,风声雷声雨声声声入耳求下联(6)

中国字是方块字,要求横平竖直,点点如桃,撇撇如刀。古人念书期间,写毛笔字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而且不少人还要练习书法,我国的书法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其历史最悠久,传播最广泛,而且民族文化关系也最密切。据《中国书法》介绍:其形或古拙,或秀媚,或端雅,或美妙,或艰深。其方与圆,收与放,疏与密,刚与柔,实与虚,奇与正,意境无限,美妙无比。与绘画一同统领着中国美术的其它门类,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艺术之魂。所以无论是私塾房,还是国家办的学堂,或者是有钱人家把先生(过去把老师称为先生)请回自己家里教孩子。除了要求背书以外,也就是背“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还有“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后,再到“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之类的书之后,都离不开用毛笔抄写。

练习写字首先从描红开始,专门有一种叫仿引子的纸垫在下面,然后在上面仿照描写。有了一定的功底后,去掉仿引子再练习写。因为念书人都是这样,所以过去但凡识几个字的人,都会写毛笔字(因为过去我国仅有毛笔,没有其它笔可用),自20世纪我国引进西方的钢笔和圆珠笔(指油笔)以后,平时写字就不大用毛笔了。为了方便,人们仅使用钢笔和圆珠笔,小学生则使用铅笔。有的地方,学校专门设立一两节写毛笔字的习字课,现在可能也取消了,以至于这毛笔逐渐被人们淡忘了。自从电脑的问世,如今大多数人不仅不会写毛笔字,就连钢笔和圆珠笔也不大使用。更不必说要求字写得好与坏,能认清写的什么字可能就算不错了。长此以往,中国人不仅失去了毛笔,同时也失去了使用毛笔的机会。可能还要失去一种艺术,失去一个数千年的文化传统,或者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有效方法。

过去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平时总要练习书法呀,绘画呀,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或强身健体。当然现在也有人这样做,不过相比较是少了许多。再者,无论古人还是今人,都认为字乃是人之门面。见其字,知其人。也就是说,看到某人写的字后,十之八九便可知道其人的性格。最起码,当你的字迹落在纸上时,一般人都可判断其知识才学的多少。当你写出一手好字的时候,人们便会向你投来羡慕与敬佩的目光,同时也会招来志同道合,或趣味相投的字友、文友、学友。

三、我为乡亲写春联

在我小的时候,村里识字人很少。记得每年过春节写对联的,仅有一位姓许的先生。平时村里有个婚丧嫁娶或起房盖屋的人家,也总要请许先生写几副对联。不过毕竟数量不多,可到了过春节时许先生就有点忙不过来了。家里人看到这种情形后,就让我为自家写对联。可我虽然念书时期写过几天仿,但毕竟毛笔字的水平实在太差,真有点让人观止不雅。如果是放在今天,让一些识字人来看,可能会笑掉大牙。不过在当时那种环境下,没有人能识别出好和坏。而且还有人夸赞说:看人家谁谁,念了几天书就能写对子,了不起。其实,这证明了人常说的那句话:没有朱砂,红土子也要上墙。我就充当了那种红土子,只好赶着鸭子上架了。反正能够划几个黑道道,这要比旧社会不知强过多少倍。

风声雨声声声入耳横批是什么,风声雷声雨声声声入耳求下联(7)

据说解放前,好多村里没有识字人。过大年写对联时,只好用小碗碗或小瓯瓯,蘸着烟煤灰,在红纸上面扣几个圆圈圈顶写对联。还有的,即使让识字人写好几副对联拿回家,因为不识字,贴的时候头朝下的,上下联颠倒的比比皆是。更有趣的是,能把“骡马成群,牛羊满圈”的对联贴到住家的门框上,这样的笑话也屡见不鲜。解放以后,识字人逐渐多了起来,此种笑话也就很少出现了。不过能用毛笔写对联的还是为数不多。像我和几个同伴这样的初中生,当时在村里已经算是识字人了。尽管毛笔字质量很低,但在不少人眼里已经是很不错了。所以,腊月一过二十三以后,我便成了大忙人。

写春联就是一项主要工作,而且一写就是大半村,一写就是几天几夜。因为即便还有些能写的,一来说写的字不好,二来说没有词句,也就是对联上的语句。更主要的还须买毛笔呀,买墨汁呀等等。因为平时不常用,光为写春联也不划算。一来二去,不少人的春联索性自己就不写了。而我则没有理由推脱,除了写不说,有些人家干脆拿来几张红纸就不管了。说他自己不知道大小长短,怎样个裁法,你还得给他们裁成各个方面的对联。由于各家红纸的数量不等,每当写好一家的,就必须卷起来写上名字。不然就会搞错,张家的被李家取走,而李家的又被赵家拿回,类似这样的情形也时有发生。

在写对联时,首先要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每家每户必须写:抬头见喜,出门通顺,旺气冲天等。灯笼上写:吉星高照;柜上面写:金银满柜;米面瓮上面就写:米面如山或丰衣足食;牛羊圈门上就写:牛羊满圈,骡马成群。大门上的对联还要稍微大一点,须认真地写。总之,方方面面的对联都要替考虑周到才行。

风声雨声声声入耳横批是什么,风声雷声雨声声声入耳求下联(8)

栏目热文

风声雨声的诗句(形容风声雨声古诗)

风声雨声的诗句(形容风声雨声古诗)

燥热的夏日,期待有一场淋漓尽致的大雨,冲刷心中的烦躁,冲掉这烦闷的空气。夏天 的每一场雨,都会让人神清气爽,淋漓痛快。夏...

2023-04-20 09:21:24查看全文 >>

风声雨声雷声声声入耳下一句(风声雨声雷声的诗句)

风声雨声雷声声声入耳下一句(风声雨声雷声的诗句)

一幅著名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相信大家都能朗朗上口地背诵出来。可是你是否知道这幅名联出...

2023-04-20 09:13:36查看全文 >>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意思(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后一句)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意思(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后一句)

作者:河南大学文化产业管理系主任、《江南四大文化圈认同建构与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研究》课题组主要成员 刘涛中国传统书院源于...

2023-04-20 09:34:20查看全文 >>

像风声雨声读书声入耳的句子(雨声伴着歌声好听的句子)

像风声雨声读书声入耳的句子(雨声伴着歌声好听的句子)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了,如今我们的阅读时间越来越少,总是被电子阅读碎片阅读所占据,其实纸质阅读更应提倡。前辈们给过后人很多教...

2023-04-20 09:36:33查看全文 >>

听窗外雨声的唯美诗词(关于听雨声的原创诗词)

听窗外雨声的唯美诗词(关于听雨声的原创诗词)

春雨宜读书,夏雨宜弈棋秋雨宜捡藏,冬雨宜饮酒夏天是多雨的季节,雨有微雨、豪雨、阵雨……古往今来,看雨、听雨的人,心境更是...

2023-04-20 08:59:37查看全文 >>

风声雨声呼噜声下一句(风声雨声哭声笑声下句)

风声雨声呼噜声下一句(风声雨声哭声笑声下句)

前几天刷微博的时候,看到了一条热搜“夫妻分分合合床”。图片来自网络看到这张床,突然想起来结婚10年的闺蜜跟我说,她和老公...

2023-04-20 09:14:54查看全文 >>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对联(行楷风声雨声读书声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对联(行楷风声雨声读书声对联)

1、储藏二酉,汇集百家2、文章江海,书籍林泉3、傍百年树,读万卷书4、读古人书,友天下士5、书林漫步,学海遨游6、书山觅...

2023-04-20 09:27:39查看全文 >>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仿句(仿写风声雨声读书声)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仿句(仿写风声雨声读书声)

一、拼音 1、声母、韵母、整体认读、字母。 2、u上两点省略的规则。(遇到j q x,要摘掉帽子)二、汉字 1、基本笔画...

2023-04-20 09:35:10查看全文 >>

风声雨声读书声的下一句是什么(风声雨声读书声搞笑下一句)

风声雨声读书声的下一句是什么(风声雨声读书声搞笑下一句)

风声雨声读书声 谚语谜语下笔语张桂琴 全民阅读,书香校园,教师职业,读书不仅能提升我们的业务素质与文学修养,还能让我们领...

2023-04-20 08:59:54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