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人眼对亮度的感知范围极大。上图是我自己拍的一个普通的的夏日室内场景,窗外是地中海风格的白墙建筑。大家有这样的经验,在屋内看到阳光直射的室外,人眼毫不费力可以同时看清。上面是模拟图,显然最亮的像素值就是 255,最暗的像素值就是 0. 但是实际的亮度呢?
那么在这个场景里,最亮和最暗的光线强度相差多少呢?
A. 1:100
B. 1:1000
C. 1:10000
答案是 1:10000,更精确的是 1:16000。这是我拍摄时直接拿相机测光表测出的。最暗的地方是沙发底下,最亮的地方是窗外阳光下的白墙,差了14档光圈,一档光圈是两倍的光线亮度,14档光圈是2的14次方,16000左右。
上图是我拍摄的原始照片数据,显示了其中连续 12档不同曝光的图像,最暗的可以看出外面的白墙可以被记录,最亮的那张可以看出沙发底下还是很黑,再过曝两档光圈,才可以拍到沙发下的细节。当时人眼感受比较接近倒数第二张和倒数第三张之间,但是窗外的白墙也可以毫不费力看清,不会像照片里这样有过曝的感觉。人眼对光线亮度的感受范围极大,可以很轻松跨4 个数量级,甚至更大。
人类视觉系统的另一个特点,对亮度的感知是非线性的。举个例子线性的意思是亮度 100 和 亮度 200 的灯泡放一起,后者比前者亮了一点,那么再放一个亮度300的灯泡,后者比前者也亮了同样的一点。实际上,做一个实验就会发现不是这样的,亮度100的灯泡放好,亮度200的放中间,另一边要放亮度400的才能视觉上看起来同样亮一点,这是非线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