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loud最大的作用,就是使苹果自家或者某些第三方软件能够实现跨平台的数据共享。为什么坊间有着“苹果用户忠诚度高”的说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忠诚度高的用户手上往往不只一台苹果设备。当充分体验到iCloud的数据共享的好处,以及换掉iPhone就约等于换掉苹果全系列的巨大财务成本之后,自然也就对苹果“忠诚”了。
当你手头中有两件以上登陆同一账号的苹果设备的时候,你应该遇见过这种场景:登陆同账号的iPhone、iPad几乎同时收到邮件,而当你在某一端打开邮件之后,另一端的提醒也就消失了;iPad和MacBook上都安装了Notability,在iPad上做的笔记,会自动的同步到Mac,便于日后的管理和编辑;iPhone拍摄的照片通过iCloud可以在iPad和Mac上查阅和编辑;在卧室抱着iPad看视频,iPhone在客厅充电的时候,iPad上突然显示来电……以上都是iCloud的典型应用场景,为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提高了时间利用效率。
虽然Android手机也早就支持查找手机等基于“云端”的功能。但是和苹果相比并没有学到iCloud的精髓——数据共享。苹果的数据共享是对自家产品而言的,Android的数据共享是对于全球开发者而言的。但是为什么在系统开发上更加具有开放特性的Android没有率先实现用户个人的数据共享呢?不是每一只蝴蝶扇动翅膀都能产生台风,但是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而苹果发展过程就像台风形成一样,先是蝴蝶挥动一下翅膀,然后通过AppStore等不断地吸引周围的水汽,最终形成了台风般的巨大威力。巴菲特曾经说过苹果具有很深的“护城河”,我想这条河就是汇纳百川而后形成的数据共享之河。
万物互联本质就是数据交换,其趋势是慢慢形成的。以前相机拍照需要通过电脑才能导出照片,而现在只需要借助软件和Wi-Fi;同一个亚马逊账户可以在Kindle、iPhone、Android、iPad等多个平台实时同步读书的进度;家里的Wi-Fi连接了电视盒子、手机、笔记本等多台设备,内容在不同的屏幕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