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这是一首咏梅之作,词中充满了词人对梅花的向往赞赏之情。
上片描写梅花外形以及生长环境,主要衬托梅树的优美形象和脱俗气质。“茅舍疏篱”,指明梅花生长的地点。茅舍疏篱是隐士的居处,将梅花置放于这一片清幽、远离尘世的地方,暗衬出梅花之脱俗。
“半飘残雪,斜卧低枝”,这两句正面描写梅花。前句是动态描写,写出梅花之洁白轻盈;后句是静态描写,以拟人手法写出梅树的隽逸之姿。“可更相宜,烟笼修竹,月在寒溪”,末三句紧承前两句,描绘出一幅梅溪夜月图。烟笼修竹,月在寒溪,淡雅的梅处于这样一个清幽的环境中,显得多么相宜呀。
下片抒情,抒发词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笔锋转向描述自己,一位在梅树前伫足凝思的词人形象跃然纸上。“宁宁伫立移时”,此句为夫子自道,说自己驻足于月下静静赏梅,久久不愿离开。“宁宁”,即寂静,神情专注貌;“移时”,即立时、经时。“判瘦损,无妨为伊”,词人长时间伫立赏梅,以致瘦损了自己的身躯,但他认为这是值得的,因其对梅花实在太迷恋。
“谁赋才情,画成幽思,写入新诗”,赏梅还不足以表达词人对梅花的一腔热爱之情,他还要将梅花的飘逸神韵、高洁品性刻画下来,成为永恒的留念,文人对梅花之喜爱由此可见一斑。
⊙作者简介⊙
杨无咎(1097—1169),字补之,号逃禅老人,又号清夷长者,清江(今属江西)人。高宗朝因耻于依附秦桧,累征不起,隐居而终。工书画,身后寸纸千金。长歌咏,多寿词,喜用俚语,风格清疏。有《逃禅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