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到底有多高?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文物记载为“七尺九寸”,按汉尺(23.1cm为一尺)可以换算为182.5cm;司马迁说他“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按春秋鲁尺(20.5cm为一尺)可以换算成196.8cm,若是按汉尺,则能换算成221.8cm。无论哪个数字最准确,既然被人们“异之”,就足见孔子的身高远超于常人。至于孔子的战斗力,按照史*载,他力气大到可以“举国门之关”,速度快到“足蹑狡兔”,即使放到现代,恐怕也鲜有人及。
孔子的武力值为什么这么高?看看他父亲叔梁纥就知道了。叔梁纥是“鲁国三虎将”之一,能文能武,骁勇善战,这些“技能点”也遗传给了孔子。孔子当运动员不仅有天然优势,还有超高的人气,他曾经在一个叫矍相的地方射箭,来观看的人挤得像堵墙,人气相当高。不过孔子却不怎么“宠粉”,想跟他一起射箭还要经过重重筛选,只有那些没有损害过国家利益、不贪财、爱护家人、懂得修身养性、追求爱好矢志不渝等等的人才可以留下。经过一番选拔,满足所有条件的人已经所剩无几了。而且如此一个身强力健的勇猛壮汉,却“不肯以力闻”,这样看来,孔子即使真成了运动员,也会“醉翁之意不在酒”,借各种比赛和巡演的机会来宣传自己的学说主张吧。
OOTD,即“Outfit of the Day(今日穿搭)”。孔子对穿衣场合、服装材质和色彩搭配都有自己的见解,比如夏天的葛布衫不能单穿,因为太透不雅观;衣服镶边不能用青红色、黑红色,家居服不用红色、紫色,因为这四种颜色应该用在庄重场合;黑羊羔皮袄和黑礼帽是吉服,不能穿去吊丧。从什么颜色搭配什么动物的皮裘,礼帽怎么织才能合礼又省工,到居家便服应该用什么材质,睡觉盖的小被子要多长,都十分详尽且繁复。更重要的是,孔子认为,穿衣风格还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处世态度,怎么才能穿得考究、协调、符合气质,他老人家早就替咱们研究过了。在今天,这些穿衣“社交规则”里有许多也同样适用,只不过在这个提倡“穿衣自由”的时代,日常生活并没有那么多规范和设限,想要通过服装来讲述自己的时尚理念,做OOTD博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孔子给自己的女儿和侄女当过媒人。在他的撮合下,女儿嫁给了公冶长,侄女嫁给了南宫适。公冶长含冤入过狱,但孔子并不认为这是“黑历史”,他看中的是公冶长的人品;南宫适行为正直,恪守本心,多次吟诵《诗经》里关于说话谨慎的诗句,并且在国家动乱时有自保能力,说明他确实是学以致用。孔子识人,眼光独到,还会观察细节、以小见大,常常能一句话概括出一个人的本质。如果你们是天作之合,孔子可以帮忙送入洞房;但假如被爱情蒙蔽了双眼,孔子也可以伸手为你擦亮。
既能洞察人性,又能深入简出地讨论人性,自带正经的幽默感,擅长临场发挥,会怼人也会自黑,这样的孔子,不尝试一把脱口秀着实可惜。有一次,子贡说别人的坏话,孔子说:“你真有才能啊!我就没有闲工夫。”明褒暗贬,效果翻倍。还有一次,子贡说:“我不希望他人强加于我,我也不想强加于他人。”孔子一句话就怼了回去:“赐啊,你做不到的。”
如果是跟外人讨论,孔子也有应对方法。公明贾向孔子夸赞公叔文子,有些言过其实,夸完后孔子碍于礼貌不想戳穿,就使劲问:“真的吗?真的吗?”当即冷场,十分尴尬。
孔子也遇到过不礼貌的人,至于反不反驳,怎么反驳,他也有自己的原则。进了太庙,每件事都要询问,于是有人说他不懂礼,他回应道:“这就是礼。”在郑国与弟子走散了,一个人站在城门下,被人说像丧家之犬,却欣然夸赞那人描述得很形象。身处战乱,经历逃亡,抱负尚未实现,孔子的这个回应,也包含了无奈和泰然。从“博学而无所成名”的不被定义的“斜杠青年”到“斜杠老者”,孔子游历一生,身体力行地达成了他“好学不倦,好礼不变,耄期称道而不乱”的理想人格。如此一位多栖领域的集大成者,凭借具有前瞻性的睿智思想和人格魅力,造就了绵延流长的厚重文化和中国智慧。
闪电新闻记者 李金彦 报道
本文来自【闪电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