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动漫 >

后汉书赵憙传重点实词翻译(赵憙传原文及译文)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3-11-29 10:06:19作者:YD166手机阅读>>

2017全国一卷 谢弘微传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堂叔)峻,司空琰 [yǎn]第二子也,无后,弘微把……当成\作为继承人),弘微本名密,犯所继“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一般情况下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如“所见所闻”,意即“所见到的事情所听到的事情”。这里的“所继”就是弘微过继的家庭。内讳指母亲、祖母等的名讳),故以字行仅称呼此人的 “字”代名。“以字行”即是因为种种原因,多仅称呼此人的 “字”,而不熟悉其 “名”。例如项羽,名籍,字羽,但世人通常仅知其字,所以称之为 “以字行”。反例,如李白,字太白,因名、字都为世人所熟悉,就不能说是 “以字行”),童幼童年,儿童)时,精神有生气、活力端审稳重谨慎),合时宜的,适时的然后这样以后说话),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能鉴察人的品行、才能),见而意动用法,“认为……非同一般”)之,谓思曰,此儿深符合夙敏早慧),方成佳器良材,有用的人材),有子如此,足矣。 弘微家一向)贫俭,而所继丰泰丰盛,丰裕),唯受书数千卷

定语后置),遗财遗产禄秩1.俸禄2.官吏食禄的品级3、犹禄位),一不关豫关心)。(谢)混风格高峻(清高,超凡脱俗),少所交纳结交),唯与族子祖父的亲兄弟的曾孙,这里指家族中的晚辈)灵运、瞻、曜 [yào]、弘微并因为文义文章的义理,文章的内容赏会1.欣赏领会2. 玩赏聚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才气辞章辩富雄辩),弘微经常)约简约的语言使信服)之,混特别)所敬贵敬重推崇),号约微对男子的尊称,如孔子、孟子)。

义熙八年,混因为)刘毅党)诛,妻晋陵公主)混家事嘱托,托付)以弘微。弘微经纪对产业的经营管理生业产业,资财),事若在公,一钱尺帛一钱,一枚钱;形容一丝一毫的财产)出入,皆有文簿文册簿籍记录)。高祖受命受天之命,古帝王自称受命于天以巩固其统治;即位,等级),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准许)还谢氏。)混亡,至是这时)九载,而室宇修整整齐),仓廪贮藏米谷的仓库)充盈,门徒业使供役使之人),不异平日,田畴泛指田地)垦辟,有加倍,增多于旧状语后置,比过去),中外中表之亲,父亲一脉亲属和母亲一脉亲属姻亲因婚姻关系结成的亲属),道俗出家之人与世俗之人义旧故交故友),入门没有人,没有谁)不叹息,有的人)为之眼泪)流,感弘微之义也。

严正严肃正直;严格公正),举止必遵循)礼度,侍奉)继亲之上古社会组织形式,以五百家为一 “党”,亦引申为乡里,但这里只亲族),恭谨超过(平常,这里只一半人或一半情况),太祖镇江陵,弘微担任文学官职)。母忧母亲的丧事离开)职,居丧一种旧俗;尊亲死后,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在服丧期满之前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以孝被称道),服阕守丧期满除服)逾年,菜蔬不改仍然吃守丧期间吃的粗劣的食物)。兄曜担任;先后担任各种官职)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时间久,多时),哀戚悲痛伤感过礼超过常礼。这里指比正常哀悼兄长的礼节更重),服虽除服丧期满),犹不)鱼肉。弘微少孤少年丧父或父母双亡),事兄如父,兄弟友穆友好和睦)之至,全,整个)世莫及比得上,赶得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偏义复词,短处,弊端,缺点),而曜好臧否褒贬、评比、评定、评价、评介、评论)人物,曜每言论谈论,评论),弘微常以它乱 (混淆,这里指岔开话题)之。

九年,东乡君 [hōng](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资财钜万为数极多),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古代官员的薪水,自己的薪水营葬办理丧事)。曰:“亲戚父母兄弟)争财,被人轻视,看不起)之甚。今分多财产多就分用共少少了共用),不至有匮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见,被;关,旧指发给或支领薪饷;被领取)?”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天子的左、右或前、后两护卫军)千人筹划,管理,建设)毕葬事,追或作追封、追晋,即加封死者的官职、勋位,一般用在因公殉职或者阵亡的军人、警员、公务员等,或特别表扬对政府有贡献的死者)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1、嗣

①2015年高考新课标2卷)炀帝嗣位,被追入朝《北史·来护儿传》;嗣位(继承君位);嗣产(继承子产的事业);嗣封(承袭先人而受封);嗣统(继承皇位)。

③过继。如:嗣母(继母)。

④通“司”。主持,掌管。如:远近高下,各得其嗣。——《管子·版法》。

⑤君位或职位的继承人。如:以弘微为嗣。

⑥后代。如:(2014年高考浙江卷)不可使欧阳氏之文遂绝其所传也,为题其序,亦以卒后嗣之愿云《欧阳行周文集序》。后嗣;嗣息(子孙);嗣继(子孙);嗣续(子孙世代继承)。

2、夙

①早,早年。《陈情表》:“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②早晨。《出师表》:“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③平素;过去的;旧有的。《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死者冯渊与薛蟠原系夙孽相逢,今狭路既遇,原应了结。”

3、豫

①欢喜

②安闲,舒适:逸~。(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

③古同"与",参与。

3、 素

①平素;一向。《廉颇蔺相如列传》: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②朴素;不加修饰的。《陋室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③白色。《三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④白色的生绢。《孔雀东南飞》:“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4、见

①用在动词前,表被动,译为“被”。《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②召见;接见。《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③拜见;谒见。《邹忌讽齐王纳谏》:“于是入朝见威王。”

④在动词前,表示说话人自己,可译为“我”。《孔雀东南飞》:“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一、文化常识

1、太守,原为战国时代郡守的尊称。西汉景帝时,郡守改称为太守,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

2、从叔:堂叔。

中国古代亲属称谓一览

后汉书赵憙传重点实词翻译,赵憙传原文及译文(1)

3、讳,又称名讳,即古代帝王或尊长者之名。封建时代等级森严,封建礼教极端强调等级名分,为了体现下对上、卑对尊的恭敬,避讳便应运而生。避讳的对象有四类,一是帝王,对当代在位的帝王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要避讳,称之为“国讳”或“公讳”。如在刘秀时期,秀才被改成茂才;二是长官,即下属要讳长官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甚至一些骄横的官员严令手下及百姓要避其名讳,称“官讳”,亦称“宪讳”。“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的成语所反映的,就是避官讳。三是圣贤,称“圣讳”,主要指避至圣先师孔子和亚圣孟子的名讳,比如孔夫子,名“孔丘”,北宋朝廷下命令,凡是读书读到“丘”字的时候,都应读成“某”字,同时还得用红笔在“丘”字上圈一个圈。四是长辈,即避父母和祖父母之名,称“家讳”或“私讳”。与别人交往时应避对方的长辈之讳,否则极为失礼。唐代诗人李贺之父名晋,“晋”与“进”同音,故李贺一生不能举进士。司马迁的父亲叫“司马谈”,所以《史记》里,把跟他父亲名字相同的人,一律改了名。又如唐朝的诗人杜甫,父亲的名字叫“杜闲”,为了避“闲”字的讳,杜甫写了一辈子的诗,却没在诗中用过“闲”字。杜甫母名海棠,《杜集》中无海棠诗,避母名也。


避讳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其一为改字。若遇到应避讳的字时,就改用其他的字。这种避讳的方法出现较早,也较普遍。如秦始皇讳政,秦朝改正月为端月。“端月,正月也。秦讳政,故曰端。”(《史记》)汉文帝讳恒,传说的后羿之妻恒娥遂改称嫦娥。清圣祖讳玄烨,紫禁城的北门玄武门遂改称神武门。

其二为空字。若书写中遇应避讳的字时,采用空一格(字)、打一方框或“讳”、“某”等字表示。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凡遇当朝皇帝的名讳,就不作任何解释,只写“上讳”二字。如“秀,上讳”。

其三为缺笔。如遇到应避讳的字时,则少写一笔或两笔。一般多为最后的一笔或两笔。如清雍正时规定,凡书中遇“丘”字,必须缺笔。若姓名或地名中的“丘”字,一律改为“邱”字。《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雨村拍案笑道:‘怪道这女学生读至凡书中有`敏'字,皆念作`密'字,每每如是,写字遇着`敏'字,又减一二笔,我心中就有些疑惑.今听你说的,是为此无疑矣……’”写的就是黛玉每遇其母的名字“敏”时,读、写都注意避讳(即家讳)。

古代的地名,也有因犯讳而改名的;如秦始皇之父,秦庄襄王讳楚,秦始皇称帝后,即下令将湖北楚州改称荆州。西晋愍帝(末帝)司马邺即位,建业(今江苏南京)改称建康。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即位,因其父名国昌,遂改孝昌县为孝感县。

4、降为东乡君:东晋灭亡,晋陵公主自然不能再称公主。乡君是我国古代妇女封号。

公主:帝王、诸侯之女的称号。公主,最初的意思是公爵主持婚礼,周天子下嫁女儿给诸侯,同为姬姓的公爵给女儿主持婚礼,后逐渐成了周天子女儿的代称。由于周天子姓“姬”,所有周天子的女儿也被称为“王姬”,战国始称公主。

郡主:即郡公主。晋始置。唐制太子之女为郡主。宋沿唐制,而宗室女亦得封郡主。明清均以亲王之女为郡主。

县主:皇族女子的封号。东汉帝女皆封县公主。隋唐以来,诸王之女,亦封县主。明、清郡王女封县主。

秩:“秩”字从禾,从失;“禾”指五谷、俸禄,“失”意为“动态排序”。“禾”与“失”联合起来表示“官员俸禄的动态排序”。本义: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引申义:根据功过评定的官员品级。再引申义:次序。

5.禄:指古代官吏的俸给,也指福气。


后汉书赵憙传重点实词翻译,赵憙传原文及译文(2)

2017全国二卷 赵憙传

赵憙 [xǐ]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指人的气节、操行、正义感)。从兄 (堂兄))*,无子,憙年十五,常思为……报仇)之。乃挟兵带着兵器结客约上宾客,常指结交豪侠之士),后遂前去)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通“拒”,抵抗……的人)。憙认为趁着)疾报*,非仁者指有德行的人)心,且释放)之而去。回头)谓仇曰:“尔曹你们。曹,辈)若康复),远)避也。”

更始汉帝刘玄年号)即位,舞阴地名,属南阳郡大姓指世家大族,人口众多的姓氏或某一地域人数众多、势力强大的姓氏)李氏占据)城不下不肯投降),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听说)宛之赵氏有孤孙憙,(省略“以”,因为)信义著名,愿得降能够向……投降)之。更始于是)征憙。嘉年未二十,已经,……之后引见旧时皇帝接见臣下或外宾,须由官员引领,叫“引见”),即授予官职,任命担任)郎中,偏将军行……事:做……工作),使(省略“之”,他到……去;前往)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憙遭受创伤),有战劳战功),还授予官职,任命)中郎将,封勇功侯。邓奉反于南阳状语后置,在南阳),憙一向)与奉交好),数遗书wèi,送信切责严词斥责)之,而谗者进谗言的人趁机)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乃惊曰:“赵憙真长者德高望重的人)也。”后拜怀县令)。

大姓李子春先做,担任)琅邪汉时诸侯王国的实际执政者,相当于郡太守),豪猾强横狡诈不守法纪并兼合并、并吞土地),为人憎恶,讨厌,害怕)。憙下车官吏到任),闻其二孙*人事未发觉被发现觉察,暴露,败露),即穷诘深究问责)其奸,收考拘捕拷问)(李)子春,二孙自*。京师为了,省略“之”,他)请者数十,终不听被允许)。时赵王(刘)良疾病将终,车驾帝王所乘的车,指帝王皇帝)亲临(赵)王(刘良),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亲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奉行或遵守法令),律不可弯曲,弯屈,引申为行为不合正道或违法曲解)也,重新)道其它所欲想要的东西,想实现的愿望)。”王无复说话)。

其年,升职调动;重新任命)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搜捕),斩其渠帅首领,旧时统治阶级称武装反抗者的首领或部落酋长),余党当牵连治罪)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wù è,指憎恨邪恶)止其身,可一切全部,所有;一概,一律)徙京师帝王的都城)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迁移安置省略“于”,到)颍川、陈留。于是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擢举选拔荐举义行有善行的人),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大面积遭受蝗灾),侵入平原界)死,岁屡有年丰收;年成好),百姓歌颂)之。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位,诸侯获封赐的封建等级;如“五爵”,分“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指属国、外国使臣或地方官员谒见天子),帝令憙主持,主管边事边防事务),思)久长规长久规划)。 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皇帝亲临看望,探病)。及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车驾皇帝)往临吊临丧哭吊)。时年八十四。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曰正侯。

(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

重点实词:

1、除①任命,授职。李密《陈情表》 :“拜臣郎中,除臣洗马。”

②清除,去掉。《荆轲刺秦王》:“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2、善

①亲善;友好。

《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②好好地。《荆轲刺秦王》:“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③表示赞许。同意的应答之词。

《邹忌讽齐王纳谏》:“王曰:‘善。’乃下令。”

④善于;擅长。《劝学》:“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⑤喜欢;羡慕。《归去来兮辞》:“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3、相

动词

①帮助;辅助。《游褒禅山记》:“至于幽暗昏惑而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②辅佐君王的大臣;宰相。《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③相貌。《孔雀东南飞》:“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④主持礼节仪式的人。《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副词Xiāng

①互相。《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②表示动作偏向一方。《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这里翻译成“我”)

4、坐

①牵连治罪。《苏武传》:“副罪,当相坐。”

②因为;由于。《陌上桑》:“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③空;徒然。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5、典

①法则;制度。《张衡传》:“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

②重要的书籍、文献。《张衡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③抵押。《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着落店主人家追要原典身三千贯。”


文化常识:

1、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2.崩殂:死。古时指皇帝的死亡。崩:君主时代称帝王死。

3.天子死,崩,也叫“驾崩”、“山陵崩”、“归西”、“驾鹤归西”、“驭龙归西”、“殡天”。

4.诸侯或后妃死:薨(或薨逝、薨亡)。

5.大夫死:卒,士死,不禄。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

6.丁忧:古代官员因父母亡故暂时辞官回乡守丧称作丁忧,又叫“丁艰”。古代不论官职多大,遇到父母亡故都必须回乡丁忧,丁忧时间长达三年。如果朝廷因为特殊情况要求官员必须留在朝廷,不得回乡丁忧,或者已经回乡丁忧但期限未满,朝廷强令召其提前出仕,这两种情况叫夺情。

7.谥: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

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以百变善恶叫谥号,是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可以分为三类:

  1. 表扬:如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经纬天地称文,威强睿德称武,辟土服远称桓,柔质慈民称惠,圣善闻周称宣,布德执义称穆,临照四方称明,圣闻周达称昭。2016年高考新课标Ⅲ卷卷“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
  2. 批评:如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戮无辜称厉,好内远礼称炀。
  3. 同情:恭仁短折称衰,在国遭忧称愍,仁慈短折称怀。此外还有私谥:有名望的学者死后其门人亲友所加的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8、更始:指公元23年二月,绿林军领导者王匡、王凤等人拥立刘玄为帝,恢复汉朝国号,建立的更始政权,自称玄汉王朝。消灭王莽政权后统治天下两年。公元25年九月,赤眉军攻入都城长安,投降赤眉,更始政权告终。坐:。9、关内侯:爵位名。秦汉二十等爵位中第19等,仅次于彻侯(即列侯,亦称通侯)。有其号,但无封国。一般乃对立有军功将领的奖励,封有食邑数户,有按规定户数征收租税之权。2017全国三卷 许将传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考取,考中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第一。神宗召对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授予官职)集贤校理、同知(宋以来“知某官”、“知某事”之官的佐官称同知。管理,掌管)礼院,编修(编写,编订中书条例泛指分条订立的章程、规则)。初,选拔)人调初步定下来),先南曹尚书省吏部、兵部下属机构),次考功(按一定标准考核官吏的政绩),综核(聚总而考核)无法度),吏得缘文缘,顺着,沿着;从字面意义附会曲解为奸做狡诈、邪恶的事),选者又不得诉(省略“于”,对)长吏,(许)将奏罢南曹,开辟,设置)公舍以待来诉……的人),士无留难无理阻挠刁难)。契丹率领)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1.国与国之间的遣使访问2.古代诸侯每年派使者朝见天子)之使不敢行,把,省略“之”,它,出使的任务)命将。(许)将入对臣下进入皇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或质问)曰: “臣备位居官的自谦之词,谓愧居其位不过聊以充数)侍从,朝廷大议朝廷的重大决策)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有用来……的办法)折(使屈服,使折服)之,则伤国体1.国家或朝廷的体统、体面2.大臣辅佐国君,犹人之有股肱,故称之为国体)。”遂命(许)将)枢密院查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房梁)聚观,曰: “看南朝状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及[yì](学习,练习)射,(许)将先破的 [dì](射中靶子)。契丹使萧禧馆客接待宾客),禧果然代州为(把……当做)问,(许)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边界)未定,只是,不过)和好体重(关系重大),吾去,到大国古指大诸侯国,这里指契丹分画(亦作"分划",区分;划分)矣。”将曰: “此事,申饬饬令,指示边臣驻守边疆的大臣、官员)岂不可,何以宾语前置,以何,为什么使出使句末语气词,呢)?”禧惭不能回答)。(许将)归复命),神宗认为……好)之。明年第二年),管理)秦州,又改郓 [yùn]州。上元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张灯,吏登记)为盗者系狱关进监狱),(许)将曰:“(这)绝其自新之路判断句,是全,都纵遣(释放遣发)之,自是从此民无一人犯法,三圄 [yǔ](多个监狱)皆空。父老叹曰: “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男子的美称,多指年轻人)喜聚(省略 “于”,在店铺,酒馆)以议论,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官政,(许)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兵1、古指在秋季进行的练兵仪式,后泛指练兵或治军,指挥军队; 2、出兵作战)有制,名虽不同,通“纵”)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通“犹”,好像)一人。”等到)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许)将立详细上报)之;明日,访询问枢臣宰辅重臣),不能回答)也。 绍圣宋哲宗赵煦的第二个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四年)初,入朝担任)吏部尚书,章惇 [dūn]为相担任\做丞相),与蔡卞一起,共同(肆意)罗织网罗罪名),贬谪元祐众位,多位)臣,上奏打开)司马光墓。哲宗(省略“之”,它,用这件事)问(许)将,对曰:“打开)人之墓,非盛德品德高尚)事。”管理)颖昌府,移任)大名,在大名六年,[shuò](多次告老封建时代臣子或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后泛指年老退休),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宋徽宗赵佶的年号)初,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一种高级官位隋唐至元文散官的最高官阶),谥曰文定。 选自《宋史 许将传》文化常识:

1、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2、集贤校理:官名。唐开元中置集贤殿书院,置学士、直学士等官,后又增修撰、校理等官。宋亦沿置,绍圣时(1094-1097),改为秘书校理。

4、礼院:官署名。 唐代太常寺之别称。

5、编修中书条例司:官署名。北宋熙宁二年(1069)置,掌清理中书政务,以为变法之准备,设看详、同看详及编修官

6、状 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

7、上元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中国古俗中,上元节(元宵节)﹑中元节(盂兰盆节)﹑下元节(水官节)合称三元。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传统习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8、王 沂公:字孝先,青州益都(今山东青州)人,咸平年间,王曾连中三元(解试省试、殿试皆第一)北宋时期名相,封沂国公。这里是称官爵。

9、近侍:指亲近帝王的侍从之人,他们的地位不高,但有时候对皇帝的影响却很大。

10、南曹:唐代吏部的属官。由员外郎一人充任,负责审核官吏的档案和政绩,并向上级呈报,以为升迁的依据。

11、侍从:指的是宋代称大学士至待制为侍从官。

12、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我国古代辞官说法

⑴.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

⑵.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⑶.致事:表示辞官退休,致其所掌之事于君而告老。

⑷.致政:表示辞官退休,还君事。

⑸.乞身: 封建时代作官则以身许国,因此退职需乞身以还。故以"乞身"表示退休。它与"乞骸骨"一样,皆为 "请求退休"的意思。

⑺.解印: 印是为官之依据,解印就是退休回家。

⑺.解佩:佩,古代文官朝服上的饰物。解佩,犹 言脱去朝服,表示辞官。

⑻.解冠: 脱去官帽,表示辞官。

⑼.解组:组,印绶。解下印绶,表示辞官。

⑽.解绶:解去印绶,表示辞官。萧统《陶渊明传》: "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束带见召之,渊明叹日: “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缓去职 。”

⑾.解龟:古代印章的纽一般为龟形,因以龟表示印。解去龟印,即解去官印。

⑿.初衣: 作官以前所穿的衣服。古人作官有官服,辞官则需脱去官服,穿上初衣。因以初衣表示辞官退职。或者称 返初服。

⒀.投冠: 古代作官必戴冠,投冠表示辞去官职。或者挂冠,挂冠而去,表示辞官。

⒁.挂绶:挂绥带而去,表示辞官。

⒂.释绂:绂,古代系(ji)印章的丝绳。犹言弃印。

⒃.释冕:冕,古代官吏所戴的礼帽。

⒄.请急:急,古代休假名,取急、请急,都指请假。

⒅.告归:古代官吏请假回家。

⒆.移疾: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

13、开府仪同三司:开府,指以自己的名义自置幕府与幕僚部属的行为。得授仪同三司加号者可以得到与三公一样之待遇。开府仪同三司一般是魏晋至元朝时,朝廷对有功大臣功劳的重赐。

元祐:宋哲宗赵煦的第一个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九年;由于元祐年间是由反对新政的旧党当政,因此后来的党争中,“元祐”一词又被用来指称旧党及其成员。

重点实词

1、辟:

①开,与"闭"相对。例如:"语毕而宫门辟"。--唐 李朝威《柳毅传》

②.开垦,开辟。例如:"前辟四窗"。《项脊轩志》

③帝王召见并授与官职: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后汉书·张衡传》

2、顾

①本义:回头看。例: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史记·项羽本纪》

②视;看。《行路难》 :“拔剑四顾心茫然。”

③看望;拜访。《出师表》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④照顾,关怀。例: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司马光资治通鉴

⑤眷念,顾及。例:屈平既嫉之,虽流放,眷顾楚国,系心怀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顾虑;考虑。例: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纪

⑦副词,表示轻微的转折,相当于“而”、“不过”。例: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史记·魏公子列传》:《荆轲刺秦王》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廉颇蔺相如列传》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不敢加兵于赵者。”

副词,反而,却 。例: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籍

①本义:祖居地登记册。

:户口簿。

③引申义:书册)

④动词:登记。例:“籍吏民,封府库。”

⑤动词:抄没。“籍没其家”

具:

①本义:准备饭食或酒席。泛指准备,备办。

用具;器械:修守战之具

才干: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文选·李陵·答苏武书

④完备;详尽。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无从俱死也"--《史记·项羽本纪》


后汉书赵憙传重点实词翻译,赵憙传原文及译文(3)


后汉书赵憙传重点实词翻译,赵憙传原文及译文(4)

栏目热文

赵憙传原文翻译及注释(赵憙传逐句对照翻译)

赵憙传原文翻译及注释(赵憙传逐句对照翻译)

文言文阅读题(2017年全国II卷高考题)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

2023-11-29 10:06:09查看全文 >>

道之所存虽千万人吾往矣翻译(此学者不可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翻译)

道之所存虽千万人吾往矣翻译(此学者不可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翻译)

王天一首谈夺冠心路历程2023年5月7日下午,地球卫士未能阻挡外星人前进脚步,王天一最终战胜孟辰夺得2023年全国象棋个...

2023-11-29 09:33:56查看全文 >>

士不可以弘毅任重道远翻译(士不可以不弘毅翻译成现代汉语)

士不可以弘毅任重道远翻译(士不可以不弘毅翻译成现代汉语)

8.7.[原文]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①,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②,不亦重乎!死而后已③,不亦远乎!”[原文通释]曾子...

2023-11-29 09:48:08查看全文 >>

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翻译(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翻译)

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翻译(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翻译)

青衫湿遍·悼亡 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头扶病(1),剪刀声、犹在银釭(2)。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而今,...

2023-11-29 09:28:39查看全文 >>

恐古今未之有也翻译(自古以来未尝有也翻译)

恐古今未之有也翻译(自古以来未尝有也翻译)

原文甄彬①尝以一束苎②于荆州长沙西库质③钱。后赎苎,于束中得金五两,以手巾裹之。彬得金,送还西库。库人大惊曰:“近有人以...

2023-11-29 09:53:16查看全文 >>

汉书李陵传翻译及注释(后汉书李陵传全文及译文)

汉书李陵传翻译及注释(后汉书李陵传全文及译文)

苏武来到北海后,匈奴人不供给他粮食,他就靠挖掘野鼠贮存的粮食充饥。他手拄着汉朝符节放牧羊群,时刻把符节带在身边,以至于符...

2023-11-29 10:02:15查看全文 >>

后汉书刘宽传的注释(后汉书刘宽传全文翻译)

后汉书刘宽传的注释(后汉书刘宽传全文翻译)

典故诗话(第1辑·第2卷)帝王官府 贤臣名将编者 朱升典故诗话540《典故诗话》帝王官府 贤臣名将(第一辑·第2卷(26...

2023-11-29 10:05:55查看全文 >>

后汉书陈龟传全文翻译(后汉书陈纪传原文及翻译)

后汉书陈龟传全文翻译(后汉书陈纪传原文及翻译)

《后汉书》是南朝宋时期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史类文学作品,属"二十四史"之一。《后汉书》与《史记》、《汉书》...

2023-11-29 10:10:09查看全文 >>

后汉书赵憙传古诗文网(后汉书·赵憙传阅读答案)

后汉书赵憙传古诗文网(后汉书·赵憙传阅读答案)

赵憙传赵憙 [xǐ]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 )。从兄 ( )为人所( )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 )之。乃挟...

2023-11-29 09:51:18查看全文 >>

三国志魏书乐进传翻译(三国志魏书满宠传翻译)

三国志魏书乐进传翻译(三国志魏书满宠传翻译)

《三国志》是由西晋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历史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三国志最早以《魏志...

2023-11-29 09:49:18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