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救援》的火星画面,称得上是一帧一画,在幕后制作中,火星表面的场景是在约旦的玫瑰沙漠瓦迪拉姆取景,最终的效果由实景拍摄 CG共同完成的。
很多画面与科技感息息相关,相关科学技术的展示在限定范围内做出相应拓展,让观众看着不那么离谱,都有可深查的意义。

比如太空船和宇航服的设计,还有宇航员们火星表面上所使用的居室和火星车,制作组都是在适当发挥未来感设计之际考虑到真实性,并很大限度地与现有的功能样式靠拢。
许多细节直接照搬NASA宇航员的日常:比如失重状态下宇航员在船舱之间的游弋穿梭,为家人远程表演如何喝水的桥段,虽平常却也有着更接地气的趣味横生。

电影可以称之为‘火星版的求生真人秀’:情节紧凑,不刻意制造转折,每个人的行为都合理。
它最成功的部分莫过于Mark “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在这个贫瘠的异世界实现自救,以及NASA的天才们怎样在领导撕逼扯皮之际发动聪明才智完成跨越上亿公里的大救援”了。

电影中看似不可完成的难题和出乎意料的解决方式则构成了整个故事的精髓——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完成特定的任务,或者说,如何在给定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下求得问题的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