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牛并非“白化”水牛
如果酪氨酸酶基因突变,动物体内的黑色素细胞“工厂”中没有或只存在极少的酪氨酸酶“工人”,不能正常运转工作,导致酪氨酸不能被加工生成黑色素,就会产生人们所说的“白化”病症:皮肤呈白色或浅红色,毛发银白或浅黄色,眼睛的虹膜呈红色,并且透明。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小白兔,其中大部分就是红眼睛的“白化”兔。
与其不同,白水牛虽然也是全身通白,但它并不是“白化”水牛:白水牛的眼睛是黑色的,而且不畏光;而白化水牛的眼睛是粉红的,畏光,属于一种遗传缺陷。
绝大多数生物性状特征的差异都可以在基因上找到答案,也就是说可以遗传的性状特征都是由基因决定的。如果说白化水牛是由酪氨酸酶基因突变引起的,那么白水牛又是怎么回事呢?
新技术使真相水落石出
为了确定是什么基因控制了水牛的白毛色性状,生物学家利用新一代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对黑、白两种毛色的水牛进行了全部基因的测序,通过一系列分析,结果发现在白水牛一个名叫ASIP基因的上游部分,插入了一段长度为2809个核苷酸的特殊DNA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