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爬行纲的蛇类动物中,流传着大蛇成蟒,大蟒成蚺,大蚺成蛟,大蛟成龙的传说,可见,蚺是凌驾于蛇和蟒之上的,它具备超强的绞*能力,庆幸抓住它的同时,也为郭太丰及朋友捏了把汗。
有人不禁有疑问,这条巨蟒不过百斤,鱼塘里有三四千斤鱼,它是如何消化的?蛇的新陈代新很低,难不成这条红尾蚺已经在鱼塘里很久了?
一般来说,蛇都是不吃活物的,对毒蛇而言,它捕猎时将毒液注入猎物体内,待猎物中毒停止心跳后才敢进食。而对于蟒蛇来说,均属于无毒蛇,它捕猎时简单粗暴,一边用嘴咬住猎物,一边用强劲有力的身体缠住猎物不断收缩,直到让猎物窒息死亡为止。
蟒蛇具备超强的感应能力,对于不同类型的猎物,它们都能轻易地感应到,猎物的心脏位置和律动强弱,一旦勒住猎物,将很难松开,除非遇到外在危险,或确认猎物死透后,才敢松开。
在进食时,蟒蛇会从猎物的头部开始,一边吞,一边分泌唾液润滑,这是保命的吃法。一方面是为了容易吞食和防止猎物假死攻击它,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防其它动物攻击它,只要出现任何一种情况,它都能快速地吐出来,进可攻退可守。
蛇类动物之所以可以吞下超过它数倍的猎物,是因为它的上下颌只有肌肉和韧带连接的骨关节,结构简单,除了最大限度的张合外,还能左右摆动,一般来说,人张嘴时,嘴巴夹角最大只能30°,而蛇的嘴巴夹角能张大到130°,研究表明,蛇嘴巴夹角能张大的最大度数,就决定了它能吞咽多大的猎物。
蛇的下颌是吞咽的关键,它在吞食较大猎物时,下颌能缩短变宽,它和牙齿左右交错配合。比如,当它用左边的牙齿钩住猎物时,它就用右下颌的肌肉把猎物往咽部送,之后再换右边牙齿和左下颌肌肉配合,就这样反复作用,将猎物慢慢吞下肚。
村民郭太丰鱼塘里的鱼,多数为鱼苗,个体应该不大,对红尾蚺来说,吞食是不费吹灰之力的。如果红尾蚺都是把鱼咬死再吞的话,在短时间内要吃掉三四千斤鱼,没有强硬的消化能力是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