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这一种物质会导致癌症的发生,蕨菜中还含有其他可以和原蕨苷一起致癌的成分,比如说槲皮素和苯并[a]芘,这些物质会通过让细胞“生锈老化”以及干扰细胞正常传递信号的方式让本身就容易发生癌变的细胞更容易发生变异与扩张。比如在长期食用蕨菜的地区(日本、南美洲等地方),当地人的胃癌、食道癌发病率比普通地区高出近一倍。
既然原蕨苷会在酸性或者是碱性的环境下进行反应,而当蕨菜被人吃下去时,正好会经历消化道,而消化系统中比如胃里正好是酸性的环境,给其提供了充分的条件进行与水的水解反应,生成会致癌的产物,而肠道中的肠道微生物甚至会和其身体里的酶进一步加速这一反应,导致其癌变更快发生。

这种被“分解激活”的有害物质会到处搞破坏,进入人体后去专门去寻找细胞里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DNA和蛋白质)并进入进行强行绑定,单凭细胞本身是没有办法摆脱的。
而它顺着身体里的通路到肝脏这个能代谢掉毒物的器官时,不仅不会让毒性消失,反而会被里面的代谢酶加工成毒性更强的化合物。相当于给它进行了装备升级,对身体的*伤力更是翻倍,让癌症风险不断增加。
而且蕨菜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农药以及高盐分的食物一起增加对人体的损害,比如说高盐分的食物会损伤胃表面的那一层粘膜,让蕨菜中的毒性通过这个被侵蚀出来的缺口进入身体的循环中,加剧其危害,导致DNA发生错乱的概率也会增加,存在着安全隐患。

春菜无疑是餐桌上一道限定的美味佳肴,它们也的确含有许多独特的营养成分和不容易取代的口感,但也要注意其有些威胁生命健康的潜在风险,那么如何在食用美味与防范这种潜在风险之间进行平衡?
三、蕨菜怎样处理才能让我们毫无负担的享用美味?蕨菜最有效的处理方式还是高温焯煮,将新鲜的蕨菜放入沸水中焯烫10-15分钟,可以让原蕨苷的分解率达到70%以上,高温能破坏原蕨苷的糖苷结构,也就是减少活性致癌物的生成,减少致癌的风险。

在吃之前进行长时间的浸泡处理也可以降低相应的风险,比如说在焯水后,将蕨菜置于清水或淡盐水中浸泡24小时以上,期间多次换水就可以降低原蕨苷的含量,因为原蕨苷易溶于水,浸泡可进一步溶解其残留毒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