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

佛教是什么朝代传入我国的(佛教从哪个朝代开始传入中国)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2-10-26 21:38:20作者:YD166手机阅读>>

佛教是什么朝代传入我国的,佛教从哪个朝代开始传入中国(1)

【内容提要】佛教先后传入中国的派别有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汉传佛教(俱舎宗、成实宗为小乘佛教,除外)主要为大乘佛教,藏传佛教为密教,南传佛教为小乘佛教。汉传佛教又分为八大宗派,即天台宗、禅宗、净土宗、密宗、三论宗、法相宗、贤首宗、律宗。其中禅宗、净土宗源远流长。

佛教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佛教传入中国的“民传”说。据《善见律毗婆沙》记载,在阿育王时代,佛教第三次结集后,阿育王曾派大德摩诃勒弃多至臾那世界(汉地);派末世摩至雪山边国。西藏多罗那他《印度佛教史》称达摩阿育王时,高僧善见至大支那弘法;南璺佛教史书则称派末世摩至支那。到这里来干什么呢?当然是进行传教或传经活动,也就是说在阿育王时代,佛教已传入中国,这些记载虽然无史迹可考,但佛典记载应该是属实的或可以信任的,因佛不打诳语。可见,佛教传入中国应该早在西汉之前的战国晚期的秦始皇时代,而不是西汉末至东汉初时期,因为阿育王是秦始皇的同时代人。阿育王生于公元前303年,在公元前232年去世,他继承了一个多样化的印度帝国,并通过“内稳外扩”政策,创造了印度古代史上最强大的印度帝国。秦始皇生于公元前259年而病逝于公元前210年,比阿育王小三四十岁。跟阿育王相反,阿育王继承了印度帝国,而秦始皇则自创一个伟大的帝国;秦始皇继位后,横扫六合,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

“拔刀成王,弃刀成佛”。阿育王父亲去世后,兄弟姐妹大开*戒争夺王位,相传他残忍地*害了九十九位兄弟姐妹,政敌*光,扫清障碍,登上王位,开启了“黑阿育王”时代,印度在他的统治下俨然成人间炼狱。对内嗜血成性,稳固政权;对外武力扩张,巧取豪夺,连年征战,征服了差不多整个印度次大陆。公元前261年侵入羯陵伽国,俘虏了十五万人,屠*了十万人,一时流血成河,横尸遍野,至此,整个印度次大陆几乎囊括于他的统治版图之中。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阿育王都是拔刀相向,通过“内稳外扩”、武力扩张,称王称霸,正所谓“拔刀成王”,成就了前半生“黑阿育王”时代。但是,孔雀王朝完全建立后,由于东征西战、南北扫合,阿育王目睹战争的残酷,特别是在征服羯陵伽国时亲眼目睹了屠*的场面,深感悔悟;于是停止武力扩张,并皈依佛门,回归佛教的中道思想,试图以慈悲为怀的怀柔心态来稳固孔雀王朝政权。阿育王继承了祖父遗风,为佛教发展保驾护航,使佛教成为国教,成为印度佛教史中著名的护法王,从此,弃刀成佛,开启了“白阿育王”时代。为保障信仰与正法,他设置正法大官,主持社会道德与慈善事业。他大力宣扬佛教,在各地刻石铭文,广建寺塔。当发现信徒对佛教教义发生分歧、僧团内混有许多外道信徒不守佛制时,他曾在华氏城举行千人结集,史称佛教第三次结集,编订《论事》一书,成为研究部派佛教之必读之书。在佛教第三次结集后,阿育王派出使团前往境外各地传教,公元前3 世纪,曾派僧团将佛教南传至锡兰,后来广泛流传至东南亚国家或地区,从而形成南传小乘佛教;北传至阿富汗及中亚地区,又通过丝绸之路流传至中国,进而又流传至日本和韩国,形成了北传大乘佛教。佛教影响更加广泛,佛教发展达到鼎盛时期,佛教开始走上世界化之路。言归正传,阿育王从“黑阿育王”向“白阿育王”华丽转身,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心一意,推崇佛教,佛教走向世界,这时,佛教传入中国,合时合情合理,进一步验证了佛典、佛史所记载的佛教在阿育王时代就传入中国的说法。

“焚书坑儒,独尊法术”。自从商鞅变法,秦国开始强盛,为秦始皇一扫六合、统一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至秦始皇时代,秦始皇依靠法家鼻祖荀子的高徒李斯的法家思想治国,焚书坑儒、独尊法术,秦国变得空前强大,秦始皇除了独尊法术外,道教也不怎么排斥,但对儒术、佛教还是很排斥的。秦始皇十三岁继位秦王,秦始皇即位四年,阿育王才正式派遣高僧伽释利防等十八人,携带佛经来到中国咸阳传教。当时秦始皇见其相貌迥然不同、言行举止怪异,便把释利防等人囚禁起来。诚如《经录》中记载,秦王政时期“西域沙门释利房等十八人,始赍佛经来华,王怪其状,捕之系狱,旋放逐国外。”另有典籍记载:“夜有丈六金神破户出之,帝惊稽首称谢,以厚礼遣出境”。可见,秦始皇并没有*掉僧人,而是厚礼遣送回国。《史记》也记载:禁不得祠!“不得”是古时对“佛教”的音译,因此,秦始皇禁止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不管是野史,还是正史《史记》,都记载了阿育王派遣高僧来中国传教,只不过没有得到朝廷的允许,故佛教虽然这时已传入中国,但无法在民间广泛流传。

佛教是什么朝代传入我国的,佛教从哪个朝代开始传入中国(2)

佛教传入中国“官传”说。

《后汉书·西域传》:“世传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顶有光明,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帝于是遣使天竺,问佛道法,遂于中国图画形象焉。”《后汉书》记载: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的一天晚上,汉明帝做梦梦见了一位金光闪闪的人在殿前飞翔,第二天上朝,汉明帝询问群臣,太史傅毅告诉汉明帝:我听说印度有一位得道的神,号称佛,能够飞身于虚空中,全身环绕着金光,您梦见的大概就是佛吧!汉明帝对傅毅的话很感兴趣,于是便派羽林郎中秦景、蔡愔、博士弟子王遵等十三人出使西域。三年后,也就是公元67年,使团从西域请来了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两位僧人,并带回了佛像和佛经,汉明帝随即特地在洛阳建立了白马寺,将佛像、佛经放置寺中,这是中国第一座寺庙。两僧在寺中翻译了《四十二章经),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莫定了基础;他们还译有《十地断结》《佛本生》《(佛本行》《法海藏》等经,惜皆佚失。作为佛教的先驱,两僧在中国翻译了佛经,传播了佛学,为中国佛教的诞生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从西域印度请来摄摩腾、竺法兰二位高僧,把佛像及佛教经典第一次正式带到中国来,并且翻译了诸多佛经,从此,中国有了自己文字的佛教经典、佛像、寺庙,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无论是朝廷,还是乡野山村,都开始接受佛教,并开始普遍传播,这便是佛教正式传入中国的“官传”说。

有了佛像可考,有了自己文字的佛经,又有了传承佛教的寺庙,关键是皇帝汉明帝亲自引进和推广佛教,上上下下普遍接受佛教,因此,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最权威的公认的时间,就是汉明帝于公元67年迎请高僧、引进佛教的时间。

佛教是什么朝代传入我国的,佛教从哪个朝代开始传入中国(3)

佛教传入中国后所形成的主要派别。

传入中国的是北传佛教,又分为汉传佛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也是北传佛教中的大乘佛教,自汉朝开始,佛教由古印度自西域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中原地区,进而传入日本、朝鲜半岛。藏传佛教,公元6世纪,由印度乌仗那国僧人莲花生大师传入西藏,莲花生大师成为西藏密宗的开山祖师,西藏密宗也称为密教、喇嘛教;现在在西藏和蒙古地区,大多数人信仰藏传佛教。藏传佛教之所以称为密教,是因为这一派有一些秘密传授的咒语或心法,不能对外人公布,才称之为密教;包括噶举派、宁玛派、萨迦派、格鲁派;现在所说的转世活佛达赖、班禅,就属于密教的格鲁派。大乘佛教、密教都先后在中国广袤无垠的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中国成为传承和发展的主战场。那么,作为南传佛教的小乘佛教呢?小乘佛教南传至东南亚国家或地区,也在我国云南地区广为流传。因此,传入并在中国广泛流传的佛教派别主要北传佛教、南传佛教,而北传佛教又分为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实际上,传入中国并广泛流传的佛教派别就是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不管是什么派别的佛教或佛教文化,也不管是佛教在境外兴旺也好消亡也罢,只要是传统文化的先进养分,中国“和”文化都以包容的心态而张开双臂揽入怀中,从而使佛教中国化,被中国传统文化所吸收、融合,成为中国人自己的佛教,并与中国的道教、儒教一起,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家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驾马车”。佛教在印度消亡,却在中国却兴旺发达,成为中国宝贵的传统文化大厦的支柱之一,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佛教是什么朝代传入我国的,佛教从哪个朝代开始传入中国(4)

佛教在中国的宗派及传播。

公历纪元前后,汉传佛教传入中国,汉代被视为神仙方术,至南北朝时传播于全国,隋唐时进入鼎盛阶段,宋代以后,佛教各派趋向融合,绵延不绝,发展至今。那么,汉传佛教现在又怎样啦?根深叶茂、法脉绵延,汉传佛教已发展为八大宗派:法性宗又名三论宗、法相宗又名瑜伽宗、天台宗、贤首宗又名华严宗、禅宗、净土宗、律宗、密宗,简称性、相、台、贤、禅、净、律、密八大宗派。其中天台宗创立最早、影响深远,禅宗和净土宗传播最广、影响最大,再就是密宗(唐密)风光一时。另外,除上述八大大乘佛教宗派外,还有两个小乘佛教宗派,即俱舍宗、成实宗。

天台宗。是中国汉传佛教宗派的首创者,陈隋时期创立,奉龙树菩萨为始祖(二祖为北齐慧文,三祖为慧思),因实际创始人陈隋之际的智者大师常住浙江天台山而得名,以罗什译的《法华经》《大智度论》《中论》为教典,以《法华经》为根本教义,故又称法华宗,祖庭为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其宗义以五时八教为总纲,以一心三观、三谛圆融为中心思想,把释迦、如来所说的经教,划分为五个不同的时期,故也称为五时教。何谓五时?就是以佛经的名称划分的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主张佛陀所说的经教不出这五时的范畴。那么,什么是一心三观、三谛圆融呢?所谓三观,就是修行的观法即空观、假观、中道观,强调三观可以于一心中获得,即一心三观。所谓三谛,就是真谛、俗谛、中道谛,三谛举一即三、虽三而常一、说三说一是圆融无碍的,所以叫三谛圆融。一心三观、三谛圆融,诸法无碍,事理圆融。天台宗总结了以前各派的思想,将佛教教义加以精密的调整,发展了大乘圆教理论,展示了中国独创的大乘佛教思想。智者大师以教观相承、行解并进、理论与实践一致的完整的体系,而深深影响著中国人的佛学观念。法华思想透过智者大师的阐扬而盛行于世,依大师彻悟法华圆顿实相的天台山而声名远播;因此,天台宗创立后,具有高度思辨与佛理色彩的三论宗、唯识宗、华严宗也纷纷成立,不久独具一格的禅宗也随之宣告成立。天台宗不仅在国内根深叶茂、木秀于林,而且在名声在外、声名远播,深深影响着韩国天台宗、日本天台宗的创立和发展。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天台宗树大根深、绵延不绝,法脉延绵至今。

禅宗。禅宗是在南北朝梁武帝时期,由印度菩提达摩祖师创建。禅宗即静虑,亦即静中思虑,一般叫作禅定。此法是将心专注在一法境上一心参究,以期证悟本自心性,这叫参禅,所以名为禅宗。禅的种类有声闻禅、菩萨禅、次第禅等。在中国有一支异军突起,那就是“教外别传”(单传心印,不立文字,称为“教外别传”)的禅宗。此宗所传习的,不是古来传习的次第禅,而是直指心性的顿修顿悟的祖师禅,因此,达摩祖师的祖师之意即为禅宗祖师。在南北朝梁武帝时期,印度菩提达摩祖师从印度渡海东来,梁普通前后到洛阳弘扬禅法。后入少林寺壁观,以“二入四行”禅法教导弟子慧可、道育等。慧可从达摩六年,达摩授以《楞伽经》四卷。慧可后隐居舒州皖公山,传法于僧璨。僧璨受法后隐于舒州司空山,萧然静坐,不出文记,秘不传法。唯道信侍僧璨九年,得其衣钵,后至吉州传法,再住湖北黄梅双峰山三十多年,主张“坐禅守一”,传法于弘忍。弘忍得法,至双峰山东冯茂山建东山寺,时称“东山法门”。其“萧然静坐,不出文记,口说玄理,默授予人”之风,开中国佛教禅风,对后世禅宗影响甚大。但初祖达摩以四卷《楞伽经》传于二祖慧可作为印心的准绳,弘忍、慧能又教人诵持《金刚般若》,这样,《楞伽经》《般若》便是此宗的经典。以后更有《六祖坛经》和许多“语录”的出现,不能说禅宗没有经典。禅宗在中国是很兴盛的。在八世纪,此宗曾分为南北两宗,北宗神秀一派主张渐修,盛极一时,但不久便衰歇;南宗惠能主张顿悟,后世尊为六祖,弘传甚盛。从唐到宋,南宗的禅师辈出,在三四百年中,南宗六祖惠能弟子中,南岳怀让和青原行思两大支系又分成五宗七派。从南岳先分出一派外沩仰宗,次又分临济宗。青原行思一系分出三派: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由两系分为五宗,以后又从临济宗分出黄龙、杨岐两派,合前五宗名为七派,都曾兴盛一时,经过一段时期有的就衰绝不传了。后来的禅宗只有临济、曹洞两派流传至今,临济宗更是兴旺。禅宗和净土宗一样,一直是中国流传最广的宗派。禅宗有六大祖庭,主要是依传承范围和历代各祖而立。其中影响深远的为河南嵩山少林寺。禅宗虽然提倡“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但仍然奉《金刚经》和《楞严经》为主要经典。禅宗在中晚唐以后,成为我国汉传佛教的主流,至今仍延绵不绝,并先后传入高丽和日本。

净土宗。汉传佛教净土宗是我国传播最广、绵延不绝、经久不衰的大乘佛教,修炼的目的是往生极乐净土世界。是依《无量寿经》等提倡观佛、念佛,以求生西方阿弥陀佛极乐净土为宗旨而形成的宗派,故名净土宗。因其始祖慧远曾在庐山建立莲社提倡往生极乐净土世界,故又称莲宗;实际创始人为唐代善导。祖庭有二:庐山东林寺、西安香积寺。所依法门也极为简单,只需虔诚地念诵“南无(顶礼之意)阿弥陀佛”,以阿弥陀佛本愿之力,即可往生净土极乐世界。因此,主张劝人念佛往生西方净土极乐世界,实际上修炼净土法门,要求一生至诚念佛,临命终时,仗承阿弥陀佛的愿力往生净土永不退转。修行简单易行,普能摄受广大群众,修炼此宗不一定要通达佛经,也不一定要静坐专修,行住坐卧皆可心念“南无阿弥陀佛”,只要信愿具足,一心念佛,始终不怠,临命终时,就可往生净土极乐世界。当然平时也要持戒诵经,广行众善。由于法门简单易学,所以最易普及,传播最广,以至于别宗的信徒,也多兼修此法,因而使净土法门在中国得到特别广泛的流传,使净土宗法脉延绵至今、源远流长、经久不衰。

密宗(唐密)。密宗由印度高僧善无畏、金刚智在唐朝时期传入我国,经典为《大日经》《金刚顶经》《苏悉地经》,一行、惠果两位大师师承善无畏、金刚智弘扬密宗之法,一行大师为唐朝密宗祖师,祖庭兴善寺坐落于西安市西街。汉传密宗自唐之后无传承,自唐初密教传入西藏,在西藏、内蒙古等地区广为流传,延绵至今。密宗又称真言宗,以大日如来所说的《大日经》为一切如来秘密之根本;大日如来所说此教后,上首之金刚萨捶,以如来所说教义集结为经文,藏于南天竺之铁塔中。咒语在古印度久已流行,但发展成为专宗修学的途径是从龙树开始的,相传龙树从铁塔中取出《大日经》经典,密教开始流行;龙树传龙智,龙智传善无畏、金刚智,金刚智传弟子不空。在唐开元年间,金刚智、善无畏、不空来长安,译出《金刚项经》,大力弘扬密法,于大兴善寺为根本道场,建立了真言宗;还译有《大日经》《苏悉地经》等。不空有继承弟子惠果,住青龙寺,继续弘传。公元804年,有日本空海(弘法)入唐求法,学于惠果,学成回国后,在日本高野山建立了日本真言宗,世称东密。晚唐,汉地密教失传。到宋初有天息灾、施护、法天来洛阳,建立译经院,译出密典,兴于一时。至此,密宗在中原无传承,在唐朝只是昙花一现、风光一时。

三论宗。隋吉藏创立。因以《中论》《十二门论》《百论》三论立宗,故名三论宗,龙树为始祖,祖庭为距西安约50公里的草堂寺。其教义以真俗二谛为总纲,以彻悟中道实相为究竟;这一宗实即龙树、提婆中观学说的继承者。三论宗在初唐曾盛极一时,后来法相、华严、禅宗相继成立和流行,逐渐不振,唐武宗会昌禁佛之时,三论宗几乎灭绝。罗什曾经在这里译出小乘佛教《成实论》,此论在当时也普遍弘扬,以后逐渐形成为成实宗。故草堂寺同时又是成实宗的祖庭。 

法相宗。又称瑜珈宗、唯识宗,主要经典有《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因为是依弥勒说、无着记录整理的《瑜伽师地论》为根本教典而立的宗,故又叫瑜伽宗。玄奘法师译传此宗并糅译十师之说为《成唯识论》,故又称法相唯识宗。祖庭为西安大慈恩寺。其教义以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为总纲,以转识成智转依为宗旨;深入分析诸法性相,阐明心识因缘体用,修习唯识观行,以期转识成智,成就解脱、菩提二果。此宗由玄奘法师译传而成立,是印度弥勒、无着、世亲学说的直接继承者。法相宗自唐晚期衰落,在近代有复兴之势。玄奘在译传瑜伽系学说同时,又重译了小乘佛教说一切有部的《俱舍论》,其门徒如普光、法宝等专事讲求,相承不绝,自成一宗。因而俱舍宗也以大慈恩寺为祖庭。

贤首宗。又称华严宗,实际创始人为唐朝法藏法师,祖庭为西安华严寺。以《华严经》为根据,对《华严经》有深入的研究和精辟的阐发,在前三论、天台、慈恩等五宗学说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个佛教宗派。此宗创始人是七世纪末的贤首国师法藏,故叫贤首宗,又名华严宗。此宗以五教来判摄整个佛教,以六相、十玄、三观为中心思想。六相、十玄、三观的建立,阐发了《华严经》的法界缘起、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无尽圆融的教义。六相、十玄是就所观法界之境说的,圆融三观是就能观之智说的。这种重重无尽、法界圆融的思想,虽源于《华严经》,而实际为中国所独创,它的法界缘起、一切无碍的学说大大发展了印度传来的大乘思想。该宗自宋代以后衰落。

律宗。创始人为唐代道宣,因依据五部律中的《四分律》建宗,故称四分律宗,因道宣住在终南山而又称为南山宗,教义为《四分律》,祖庭为西安净业寺。律宗的教理分成戒法、戒体、戒行、戒相四科,即四分律。该宗的主要学说是戒体论,戒体是受戒弟子从师受戒时所发生而领受在自心的法体,即由接受的作法在心理上构成一种防非止恶的功能。这是律宗教理的核心理论。律宗法脉延绵不绝,并东传至日本;近代弘一大师即为律宗十一祖。

佛教是什么朝代传入我国的,佛教从哪个朝代开始传入中国(5)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佛教既是一种宗教,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哲学,那么,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又是怎样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派系的呢?文明是相通的,文化是包容的,犹如海纳百川。

首先,佛教的中道思想与儒教的中庸之道有异曲同工之妙。释迦牟尼,孔子,都是同一时代之人,虽然相隔千山万水,但似乎心有灵犀,都在“中”字上大做文章。释迦牟尼在河边冥思苦想如何苦行修道,忽然听到尼连河一个竹排上琴师教调弟子调弦要松紧适度恰到好处才能弹出美妙旋律,忽然顿悟,原来自己正堕入两边极端,修行也不能走极端,极端苦行与过于行乐,根本难以悟道;不堕极端,择中而行,修道也应该永守中道。因此,释迦牟尼顿悟成佛,为五比丘初示法要,首先就提出了中道思想,诸如“诸比丘!世有二边,出家者不应亲近。何等为二?于诸欲爱欲贪之事,是下劣,卑贱,凡夫所行而非圣贤,无义相应。自烦苦事,是事非圣贤法,无义相应。如来舍此二边,依中道而现等觉,眼生,智生,寂静,涅槃所资。”“诸比丘!何谓如来现等觉,眼生,智生,寂静,涅槃所资之中道?即八圣道: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从此,“中道”思想始终贯穿于释迦牟尼一生的传教实践和思想理论之中;他指出无论是纵欲还是苦行都无法达到证道的目的。因此,释迦牟尼一生遵守“中道”法理。诸如,对婆罗门教传统思想作出了扬弃,吸收了婆罗门教业报轮回和因果报应的思想,相信人人都可以通过自身的修炼而成佛——觉悟者,提出了众生平等说,创立了佛教,采取的基本态度和方法正是“中道”。从此,释迦牟尼的中道思想,世代传承,几百年后其弟子龙树还著书《中论》,让佛教广泛流传于中国、泰国等亚洲各地。值得一提的是,释迦牟尼的“中道”,孔子的“中庸”,两种思想真有异曲同工之妙;更巧合的是,两个圣人的后继者,龙树著《中论》,子思著《中庸》,历史竟然是如此巧合。佛教、儒家的核心思想相通,融合起来,当然是顺水推舟的事情。

其次,佛教空论与老子无为思想的有很多相通之处。魏晋南北朝时代,佛教逐渐在民间普遍流传,梁武帝也皈依佛门,大力推介佛教,因此,中原甚至出现五里一庙、十里一庵的佛教盛况。他听说禅宗第二十八代祖师菩提达摩从印度来到嵩山少林寺隐居面壁,马上就召见达摩。梁武帝问达摩:“朕造了许多寺庙,选送了好多僧人,还亲自抄写经文,大力弘扬佛法,这算不算有了功德?”达摩回答:“没有功德。你这些只是‘人天之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看来虽有,实在没有。’”也就是说,你这只是有心行善,没有出自本心的行为。就好象一个影子会随着东西走,但是影子是看起来有,实际上是摸不到,拿不走的,有就等于没有。梁武帝又问达摩:“那么,真实的功德是什么呢?” 达摩说“清净智慧是微妙圆融,本体空寂,无法可得,如是功德,绝对不是世间上有为之法所能求得的”。“本体空寂,无法可得,如是功德,绝对不是世间上有为之法所能求得的”,竟然与老子的无为思想不谋而合;“清净智慧、微妙圆融”,又似乎出于庄子清静无为思想。因此,菩提达摩的佛学思想是非常微妙、高深的,特别是关于如何求得功德的妙论,竟然与《老子》的思想简直如出一撤,诸如《老子》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相辅相成,相互转化,对立统一,这是永恒的规律。因此,圣人用自然无为的规律处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上天创造万物但不占为己有,人应有所作为但为而不恃,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因此,假如梁武帝早日明白了老子的“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的道理,那就不用去请教菩提达摩而自讨没趣了。再看看禅宗与庄子的逍遥游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共同点:都主张去除后天的虚伪的东西,寻求自然而然,从而达到内心的自在安详。区别:逍遥游只是去除名义上的区别,顺其自然,并没有去追问自己的内心;禅宗开悟的时候,不但做到自然而然,而且能找到真正的自己,也就是说,能做到逍遥游的人不一定已经悟道,而修完禅宗的人一定会悟道。所以佛教思想和中国传统的老庄思想是相通的,有很多一致的地方。

最后,佛教中国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是,在吸收外来文化时,从来不搞拿来主义,而是通过吸收、消化、融合,最后变成自己的文化,佛教也不例外,也必须中国化。佛教作为一种异域文化传入中国并最终发展成为中国化的佛教,可以说,佛经翻译起到了重要作用;佛教要扎根和立足于中国,佛经翻译就必须符合中国的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适应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接受能力。一句话,就是要适合中国国情,实现中国化,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才能一片光明,前景远大。佛经翻译共翻译佛经一万五千多部,新增汉字三万五多个,极大地丰富汉字和汉文化,反过来,汉字增加这么多,同样也深深影响佛经内容与思想,使之进一步中国化。佛教中国化另一个重要方面,那就是佛教载体的中国化,诸如寺庙、佛像等,佛教中国本土文化一个有力的例证是观音菩萨的中国化。在印度本土原来的佛教殿堂里,在佛祖释迦牟尼的身旁立着两尊菩萨,右边为大势至菩萨,左边为观世音菩萨;印度来的观音菩萨大都显男相,是一个威猛的男性形象;依据佛教的宗旨和教义,观音菩萨是救度普度众生的,是大慈大悲的化身。而在中华文化中,母亲被认为是慈悲化身,所以慢慢地在中国的佛教的的殿堂里,由慈祥的母亲形象来代表观音菩萨了;甚至神化观世音菩萨为古代妙庄王的五女儿,因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而被上天的玉皇大帝指定为观世音菩萨,而且受到中国广大的善男信女的顶礼膜拜,甚至常常香火还超过佛祖。

佛教传入中国,总体上是融入中华文化大家庭的,但是,初期还是与传统文化派别有对抗、友摩擦的,至隋唐发展至鼎盛时期,宋朝时儒释道完全融合为中华传统文化。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儒为“孝”、释为“善”、道为“忠”;因此,佛教的本质就是“善”,也就是佛祖倡导的“业报轮回、因果报应”。即:“万法皆空,唯因果不空”,“如是因,如是果;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西方不亮东方亮”,佛教在母国印度消亡,却在东方中国兴旺发达,佛教自传入中国后,继承了佛祖释迦牟尼的中道思想,融合孔子的中庸之道,佛教继承了中华民族“和”的基因,逐步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之一,也成为佛教传承和繁衍的主战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佛教是一种宗教,是一种信仰,是一种文化。我们不迷信佛教,但应该理解、尊重佛教“迷信”者;应该学会“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而从佛教文化中吸取精华,诸如中道思想、业报轮回、因果报应等;“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武装自己”,“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

佛教是什么朝代传入我国的,佛教从哪个朝代开始传入中国(6)

栏目热文

佛教传入我国在什么时间(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佛教传入我国在什么时间(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著名作家陆亦顺燕昭王(来源影视图片)晋代《拾遗记》记载:燕昭王七年(前305),印度有道术人名尸罗,历经五年,千里跋涉来...

2022-10-26 21:57:48查看全文 >>

什么才是佛教(佛教中什么最好)

什么才是佛教(佛教中什么最好)

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大约生活在公元前563年到公元前483年之间。 根据佛教传说,悉达多16岁时和同龄的表妹结婚...

2022-10-26 22:04:06查看全文 >>

迷信与佛教的区别(中国人信仰什么教最多)

迷信与佛教的区别(中国人信仰什么教最多)

闫肖锋以下是我与网友问答,与你分享。问:如何理解信仰和迷信的关系?答:这个话题太大了,大到人类的所有知识都无法完备的回答...

2022-10-26 21:51:31查看全文 >>

认识佛教全集视频(佛教故事视频120集)

认识佛教全集视频(佛教故事视频120集)

佛教究竟是什么?学佛的人不能不知道,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教育内涵包括了无尽无边的事理,比...

2022-10-26 21:28:18查看全文 >>

佛教迷信的本质(为什么佛教不算封建迷信)

佛教迷信的本质(为什么佛教不算封建迷信)

什么是迷信?什么是宗教?这二者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联系?宗教与迷信具有同源性,这一点已成共识。在原始的草莽中,意外和灾祸...

2022-10-26 22:01:46查看全文 >>

佛教是迷信(耶稣和佛祖谁才是真神)

佛教是迷信(耶稣和佛祖谁才是真神)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教义最为深广,给人以智慧与启迪。从宇宙观上来说,佛教并不认为有一个创世主,并不认为有一个主宰者...

2022-10-26 21:32:51查看全文 >>

一口气看懂佛教(道教和佛教的区别)

一口气看懂佛教(道教和佛教的区别)

佛教是我国现有五大宗教中历史比较悠久,影响也比较大的一个宗教。在我国有2000余年的历史。佛教虽然来自印度,但其成熟...

2022-10-26 21:36:55查看全文 >>

佛学必看的书(最好的佛学入门书)

佛学必看的书(最好的佛学入门书)

有不少人认为佛经是文言文,不符合当代阅读习惯,要求翻译成现代白话文,这肯定是不可取的。首先因为佛经翻译非常严谨,首先是由...

2022-10-26 21:53:01查看全文 >>

谈谈什么是佛教(怎么看待佛教的起源)

谈谈什么是佛教(怎么看待佛教的起源)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宗教信仰呢?一说到宗教,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三少身边就有不少人信仰...

2022-10-26 21:39:48查看全文 >>

网上txl代表什么意思(txl是什么意思呢)

网上txl代表什么意思(txl是什么意思呢)

导读:丰田普拉多尾标分为TX、TXL、VX、VXL 作用区别 你知道不?各位点开这篇文章的朋友们,想必都是很高的颜值吧,...

2022-10-26 22:06:54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