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大部分海鲜供应依赖远海捕捞,远洋捕捞由于历时很长,较难保证海鲜的存活。同时,即使能够保证存活,经过长途运输后,活鲜的新鲜和饱满程度也会受到影响。以生命力较强的龙虾为例,运输过程中的食物缺乏,会导致虾肉萎缩瘦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买虾烹饪后,会出现肉壳分离,甚至钳肉不足壳的1/3的原因。
相比之下,冻鲜的口感会更有保证,由于其是在海鲜最鲜活饱满时迅速超低温急冻,锁住海产品体内的营养、水分,以免流失,充分保持了海鲜的鲜嫩肉质。
另一方面,海鲜从捕捞到餐桌过程中较长,运输安全也是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海鲜适宜的水温一般保持在18℃-15℃,温度过低,会影响海鲜存活,而温度过高又会使水中含氧量减少,不仅会引发缺氧,还会滋生大量细菌。所以看似“活”的水产品,在远距离运输和售卖过程中,为求“活”而受到抗生素、海水晶、细菌等污染。在仿造的人工海水里养殖的海鲜,更是可想而知。
对于这一点,冷冻海鲜就相对可靠得多,特别是刺身级别的海鲜由于容易产生广节裂头绦虫等寄生虫,生鱼片需要经过低温冷冻后产能降低感染风险。国外对此有严格标准,美国FDA规定鱼肉必须在-35℃冷冻15小时,或是-20℃冷冻7天后才能生食,而欧盟要求-20℃冷冻超过一天。并且低温冷冻可以锁住海鲜体内的营养、水分,以免流失,并且可以*细菌和防止细菌入侵。目前国内对冻鲜的监管也颇为到位,信誉良好的大型商超销售的深海冻鲜,都是在远洋无污染水域中捕捞,第一时间在大型捕捞船上加工、急冻,经过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与免疫监测后的精品。
挑选起来不用担心,烹饪起来不用费心,放入嘴中感觉安心,咽下肚去才能舒心。冻鲜在都市中产群体中迅速热卖,既满足了一餐一食的口腹之欲又满足了安全健康的心理所需,化解了生活中压力大、精力少、情绪需求高的矛盾。
然而,冻鲜的背后,蕴含着对国人生活更深层次的影响。
02 食物改变生活
02
近代中国的经济决定了我们对于亚洲之外的大陆和远洋涉足十分有限,日常多以国内食材为主,这带来了生活观念上的特点。诸如烹饪技巧多样,食物味道厚重;食材以鲜活为主,最好现场宰*;水产品以大陆架海鲜和河鲜为主。随着中国加入WTO,全球性的产品供应商和销售商进入国内。经济的发展带来生活与工作压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食材的交流。食材的多样化,引发了烹饪方式、饮食习惯随之多样化,生活观念也悄然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