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

杨氏太极入门基本常识(杨氏太极初学者入门)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2-10-28 00:12:36作者:YD166手机阅读>>

练法中的“垂臀松肩”是有规律的,右弓步也好,左弓步也好,垂臀都是垂实腿之臀,松肩都是松虚腿之肩。实腿垂臀是外形姿势,内在是塌胯,尾闾跟着松垂下坠,这样能使实脚更加沉稳。老练家说“能垂臀者不一定能塌胯,能塌胯者就一定能垂臀”,值得在练注意体悟。如有诸如“塌胯”、“松腰沉提”基本功的支持,“垂臀”的动作就相对容易练到位。再有是“垂臀”能及时调整身势中正。松虚腿之肩,按林墨根老师对此的说法是:微微着意去松虚脚所对应的肩,可以调节身体重心,实现重心的平稳转移,从而求得拳势动态中的自身平衡。

练法中的“松腰进步”,以右弓步为例,后面左虚腿之胯松开向前转动,通过托胯(实腿之胯托住虚腿之胯)、腰胯尾骨略为向前翘一点的带动左虚脚提起离地,走弧线的上前一大步。右腿吃劲9分力,左腿1分;仿佛从泥沼里拔左腿一样,这是左腿胯关节松开的感觉。在松腰松胯的带动之下,左虚腿脚跟着地。这样的练法是被动性练法,受腰胯带领而走弧线的上前一大步。左虚腿脚趾离地大约1至2厘米高,不宜离地过高,因为离地过高的动作会引发下肢僵滞,也耗费落地时间。部分人不是这样用腰胯带领虚脚上步的练法,是虚脚脱离腰胯带领而主动的走弧线上前一大步,说得通俗一点,就是用虚脚在地面画一条弧线。走弧线上前一大步的动作与腰胯带领无关,这样的练法是主动性练法,多见于练习国家竞赛套路的太极拳爱好者。“松腰进步”的技术要求是虚实分明的沉轻兼备,实腿沉稳、脚下有根才能使虚腿灵便,起脚活,落脚轻。如有诸如“松腰落脚”基本功的支持,“松腰进步”的动作就相对容易练到位。如是练出“抢步”、“砸脚”的动作,要么是不得法又不得要领,要么是没有一点基本功。

杨氏太极入门基本常识,杨氏太极初学者入门(5)

练法中的“开胯坐下”,先是松腰塌胯的下沉,接着放松两腿腹股沟开胯圆档的坐下,当然还要松膝舒踝的配合坐势。对于初学者而言,一下子从“松腰进步”接到“边沉边转”是有实际困难的,身势的松沉可能不到位,下盘的虚实转换也可能不到位,所以这里中间得有个“开胯坐下”的半马步来把“边沉边转”练到位。值得注意的是坐下定势与地面的高度,就是臀部与地面的高度。如坐得不够低,就会影响松沉度;如坐得过低,则会滞重没弹性。倘若没有松开的弹性,一是怎能较好的转换虚实啊?二是又怎能借助沉到脚底的地面反座力啊?只有自己找点解决,才能掌握坐下定势与地面的最佳高度,就是下沉多少才是最佳动作,试练几下就能找到这个最佳下沉点。如有“松腰下坠坐势”、“开胯圆裆”基本功的支持,“开胯坐下”的动作就相对容易练到位。

太极名师张义敬在《太极拳拳理传真》书中说:“我到了他(附注:指我师爷李雅轩)家里,一边比划搂膝拗步,一边发问:‘究竟弓箭步的形成,是以沉劲为主或是以向前蹬为主’?他慈祥地笑着说:‘原来这个你还没有懂呀?难怪你不长功夫呢!’他一手按住我的腹部,一手按住身后腰部,坐了一个下沉中带转动的动作,‘这不就形成弓箭步了吗?’最后他肯定地说:‘练拳当以沉劲为主,不可着意向前。’”前进太极步在第一阶段的练法中第6点的技术内涵就是来源于太极拳名家李雅轩所演示的“下沉中带转动的动作”。下沉中带转动的要领是一边松腰塌胯、尾闾下坠、开胯圆裆的下沉,一边顺着松沉之势松腰转胯、虚领顶劲的变成弓步。一边松沉一边转动变成的弓步还不是定势,后腿稍弯是正常的过渡。定势时的弓步后腿应是伸直的,倘若不能及时伸直,那就会影响劲力(地面反座弹力和沉顶对拔劲)的传递。从边沉边转的弓步后腿弯曲到定势的后腿伸直,既是传输劲力的需要,又能使后腿带上太极味的弹劲。有些徒弟说:“定势时伸直后腿就没有那么沉了。”这确实是个实际问题,是要分阶段层次练拳的。对于初学者而言:要伸直后腿,又不影响前腿落胯、后腿塌胯的沉势,真不是几天就能练出的功夫,这需要松腰松胯基本功的有效支持。如是太极操的练法,没有松腰塌落又没有松胯下沉,这样弓步的后腿是很容易蹬(与道法自然的“伸”有所不同)直的。作为我的弟子和网络学生、面授学生,可以体悟托胯功或以放松掉肉法站弓步桩来把松腰沉胯的伸直后腿练到位。

杨氏太极入门基本常识,杨氏太极初学者入门(6)

第二阶段太极步的练法

练出太极步松沉、轻灵、虚实转换、以腰胯带动下肢的初级功夫之后,可把其中若干点合成,不用分那么多点来练习,这是第二阶段太极步的练法。前进太极步、后退太极步、横走太极步都是由4个动作来组合。按动作多少来说是减少数字了,但不能“减价减质”,而是“减价保质”,内在还得有原来那么多的东西。

一、前进太极步的练习要领:假如初式是身正势稳的右(左)弓步,1、开胯碾脚,松腰又松开右(左)胯往下沉的同时外碾右(左)脚大约45°。2、松腰进步,通过松腰扣右(左)胯带动左(右)脚跟、脚掌离地起来,接着松腰、塌胯垂右(左)臀、松左(右)肩带动左(右)脚尖离地(走弧线),再放松左(右)身腰胯的尾闾向前向上微托,将左(右)腿送出,带动左(右)脚上前一大步(走弧线),脚跟着地。3、开胯坐下,接着松腰、开胯圆裆往下松沉的同时松开左(右)踝关节使脚底贴地,顺势转为左(右)半马步。4、边沉边转,腰胯顺着沉势往左(右)圆转,右(左)脚适当蹬地向前,转成左(右)腿松腰落胯,右(左)腿松腰塌胯的左(右)弓步。附注:()内是指初式是左弓步的练法。

杨氏太极入门基本常识,杨氏太极初学者入门(7)

二、后退太极步的练习要领:假如初式是左(右)半马步,1、扣胯提脚,通过松腰扣右(左)胯带动左(右)脚跟、脚掌离地起来。2、松腰退步,接着松腰、塌胯垂右(左)臀、松左(右)肩,开左(右)胯带动左(右)腿后退一大步(走弧线),脚趾点地。3、转换重心,通过松腰松右(左)胯往下松沉带动左(右)脚掌、脚跟落地,左(右)脚由虚变实,右(左)脚由实变虚。4、边沉边转,松腰塌胯的一边往下松沉一边往左(右)转,成为右(左)半马步。附注:()内是指初式是右半马步的练法。

三、横走太极步的练习要领:假如初式是马步,1、扣胯提脚,通过松腰扣左胯带动右脚跟、脚掌离地起来,脚趾点地。2、松腰收脚,通过松腰、塌胯垂左臀、松右肩使腰胯带动右腿往左横进半步(走弧线),脚趾点地;右脚掌、脚跟落地由虚变实,松腰开胯转换重心,使两脚吃劲大体平衡,变成沉稳的开立步。3、扣胯提脚,通过松腰扣右胯带动左脚跟、脚掌离地起来,脚趾点地。4、出脚坐下,松腰、塌胯垂右臀、松左肩使腰胯带动左腿往左横进半步,脚趾点地;接着右脚蹬地撑起,左脚顺着右脚底的地面反座力而开胯落地,成为开胯圆裆的马步。”

初学者在练时,中间过渡动作出现慢一点的定势,这是太极步在第二阶段功课的正常练习,是有助于调整重心和协调动作的。由6个动作的太极步改练4个动作的太极步,得需要一段时间去练习,正所谓“一层功夫一层艺”。

杨氏太极入门基本常识,杨氏太极初学者入门(8)

栏目热文

杨氏太极步法图示(杨氏太极十要口诀)

杨氏太极步法图示(杨氏太极十要口诀)

经典拳论讲:太极拳“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又说“五行运行皆在步,一身要基定于足”,由此可见,走步是太...

2022-10-28 00:10:17查看全文 >>

杨氏太极步正确走法(杨氏太极入门先学几式)

杨氏太极步正确走法(杨氏太极入门先学几式)

一、传统杨式太极拳运动的特点和风格杨式太极拳为内家拳,其特点概括为"圆"——动作走弧线,处处含圈;"连"——势势衔接,连...

2022-10-27 23:57:55查看全文 >>

五谷杂粮营养豆浆配方(秋季五谷杂粮豆浆配方)

五谷杂粮营养豆浆配方(秋季五谷杂粮豆浆配方)

公园里的健身器材区是大多数中老年人一展拳脚的地方作为京城知名的锻炼“圣地”天坛公园每天早上都会迎来数以千计的锻炼者今天《...

2022-10-28 00:20:08查看全文 >>

五谷豆浆的最佳配方图(各种五谷豆浆配料表大全)

五谷豆浆的最佳配方图(各种五谷豆浆配料表大全)

朋友们,每天早上还在喝鲜牛奶吗?不如自己动手,在家里制作出五谷豆浆,味道香浓醇厚,天然食材实惠又省钱,温热的一口五谷豆浆...

2022-10-27 23:58:26查看全文 >>

杨氏太极拳身法图解(杨氏太极拳五段理论知识)

杨氏太极拳身法图解(杨氏太极拳五段理论知识)

身法是太极拳“五法”(手、眼、身、法、步)之一,作用巨大,在各式太极拳都有强调。杨氏太极拳对身法甚至有更严格的要求,具体...

2022-10-27 23:59:50查看全文 >>

杨氏太极入门的基本功图片(杨氏太极各动作的劲点)

杨氏太极入门的基本功图片(杨氏太极各动作的劲点)

图文/积善成德领打我在教学杨氏传统太极拳85式时,明确交代:当两臂前平举的时候,应以两手中指领劲带动腕,然后腕带着小臂,...

2022-10-28 00:06:27查看全文 >>

初学杨氏太极步法(杨氏太极初学零基础入门)

初学杨氏太极步法(杨氏太极初学零基础入门)

杨氏太极拳的步法极有特色,较之别派太极拳有三点独特的练法。 一,欲转先沉杨澄甫所传大架子实腿转身,即在承重腿实现转身。如...

2022-10-28 00:15:19查看全文 >>

杨氏太极初学入门基本功(杨氏太极入门基本功)

杨氏太极初学入门基本功(杨氏太极入门基本功)

杨氏太极内功——指天画地很多初学者在学拳架的时候,刚开始会抱有一种很难学习的情绪,因为一看115个动作,而且这些动作都很...

2022-10-28 00:13:59查看全文 >>

杨氏太极初学零基础入门教程(杨氏太极初学零基础入门)

杨氏太极初学零基础入门教程(杨氏太极初学零基础入门)

太极拳运动的特点,是静中之动,虽动犹静。动所以活气血,静所以养脑力。动静结合,身心皆练,内外一体,刚柔相济,所以同时能充...

2022-10-28 00:04:12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