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藩制度
清朝统一中国后,从顺治时起琉球恢复对中国的朝贡,清朝曾两次颁布《敕琉球诏》,并于康熙元年完成册封典礼,从康熙起,以后的历任清朝皇帝都有御笔题赐匾额颁赠琉球。
清朝政府特别鼓励对琉球的贸易,并且还免收琉球物产的关税,以致琉球海上贸易空前繁荣,获得巨大的利益。
从18世纪末开始,琉球同西方国家的商队签订通商友好条约时,不但使用的琉球官方语言是汉语,而且一律使用的是清朝皇帝的年号和国号。
朝贡
1854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提督舰队压境日本,与之签订《神奈川条约》,要求日本开放港口通商,当时日本政府向佩里表示琉球不是日本的领土,而是大清王朝的属国。
随后,佩里与琉球王朝正式签订《琉球--美国修好条约》,开放那霸港口,琉球的海上贸易空前高涨,直至被日本吞并。
美国海军准将佩里
冲绳之痛遮不住独立的火焰日本与琉球真正发生联系是在明治维新以后,确立军国主义路线和推行扩张政策的日本政府,趁着中国清政府内忧外患之际,对中国及其周边地区进行侵略。
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1876年吞下小笠原诸岛。1879年,日本出兵吞并已有200年不设军队的琉球王国,占领琉球后,日本将北部24个岛屿并入鹿儿岛县。
剩下的岛屿组成冲绳县,这样使得冲绳县的面积不到原琉球国总面积的一半,这就是历史上日本所谓的“琉球处分”,实际上实行的是殖民者对殖民地常常使用的分而治之的策略,想要将琉球割裂,进而形成不了反抗的能量。
被日本侵占后的琉球
琉球人民自然不甘心被日本吞并,一直在抗争。他们派出代表向中国求援,罢工罢市,联署“血判书”反日。还自发组织武装力量,袭击*伤侵占琉球的日本人,许多志士最终都惨死在日本的倭刀下。
二战后期,美军扑向日本本土,双方在琉球群岛发生“破门之战”,共战死23万余人。在这次战役中,日本军队对冲绳当地的居民实行强迫性集体自*冲锋,使得冲绳县民每4个人中就有1个牺牲者。
在败局已定的情况下,日本还疯狂驱使、蒙骗琉球人民充当炮灰,甚至残*琉球居民,连十几岁的学生都不放过,这一切只是为日本“本土决战”争取时间,实际上也有消灭“非我族类”琉球人的意味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