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网络)
手机上使用可变光圈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诺基亚称霸的时代,2009年发布的诺基亚N86提供了f2.4/f3.2/f4.8三档自动光圈选取功能,更是支持最高1/1000秒的机械快门。不过一时风头无两的诺基亚N86并没有引领可变光圈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这项技术也随之沉寂。
(图为诺基亚N86)
进入智能手机时代,三星于2018年推出支持f1.5/f2.4两档可变光圈调节的GalaxyS9;同年OPPO也推出了支持f1.5/f2.4两档可变光圈调节的OPPOR17Pro;去年发布的索尼XperiaPRO-I支持f2.0/f4.0两档光圈。其中,尤以三星重视可变光圈技术,旗下多款机型都曾使用过可变光圈技术,直到三星GalaxyNote10系列成为可变光圈技术绝唱。如此看来,可变光圈技术似乎从来都只是一项冷门技术,那么它的价值在哪里呢?
(图为三星GalaxyS9)
“可变光圈”有啥用?
在聊起“可变光圈”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光圈”有什么用。熟悉摄影的小伙伴表示这我会啊,作为摄影“三要素”之一,光圈的作用在于决定镜头进光量。通俗来说,如果把镜头比作猫咪的眼睛,白天光线强烈,猫咪眼睛缩成一条线适应光线,相机镜头也是通过光圈叶片聚合成小孔,缩小光圈减少进光量;到了夜晚,猫咪睁得又大又圆进而实现夜视,相机镜头也是如此,通过扩大光圈增加进光量,保证夜晚曝光正常。
(图源网络)
然而,手机镜头光圈是恒定的,无论白天还是夜晚,进光量始终保持不变,通常我们讲“因时而异”,似乎手机的恒定光圈并不合理。比如说,我们在夜晚光线不足时,又不想让曝光时间太长,确实需要大光圈增加进光量;但在白天光线充足时,仍旧恒定大光圈,与之成反比的快门时间就会很短很短,画面解析力稍欠。在手机计算摄影发展还未如此成熟之前,可变光圈技术的确在不同光线下实现了合理曝光。以我手中的这台三星GalaxyNote10 为例,使用主摄AI模式下拍照时,白天始终是以f2.4的小光圈拍摄,到了夜晚又会自动切换为f1.5的大光圈(此处大小光圈仅是相对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