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蒸出来的包子松软,当然离不开一次发酵,这也是最基础的发酵。干酵母可以将面粉中的部分淀粉糖化,然后把葡萄糖氧化生成二氧化碳与少量水分。无色无味的二氧化碳便成为了最健康的膨发剂,支撑起了整个发酵过程的框架。
但是,一次发酵时间一定要把控好,时间短了,发酵不充分,蒸出来的包子就会阴筋、阴底;发酵时间久了,在缺氧的条件下,就会衍生出一定量酸性成分,影响包子皮的口感。在夏季或暖气效果绝佳的冬季,一次发酵时间大约为1小时;在春秋或冬季室温较低时,可以适当延长20-30分钟。
四、戗面整形重细节一次发酵完成后,面团内全是包裹着二氧化碳的大气泡,要把面团反复揉匀,把多余的气体排出,这样包子吃起来才会精致细密。如果发酵后的面团较软,还要戗入一定量干面粉,差不多达到“鼻尖”硬度。然后做出大小均匀的面剂子,擀包子皮时底部一定要稍厚,这是防止包子阴底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五、二次醒发是关键经过整形排气后,包子皮内大部分的气体被排出,如果包子直接上锅蒸制,肯定会阴筋、阴底。因此,包好的生包子一定要有二次醒发的过程,这也是决定了蒸出来的包子松软不阴面的关键环节。
经过二次醒发,残存的酵母菌就会产生出少量二气化碳,生成细密的小气泡,成为膨发剂而支撑起包子皮的松软度。提前把锅内的清水烧至80度,生包子直接装入蒸笼后上锅,盖严蒸笼。这时,热气弥漫升腾上来,恰巧形成二次醒发关键的温度与湿度条件。二次醒发5分钟后,立即开大火进行蒸制。
六、稍微搁置再掀锅停火后绝不能立即掀锅,要有一个搁置散热的过程,大约2分钟。停火后立即掀锅,包子皮内的气体会在热力作用下大量挥散,回温后肯定会塌陷回缩;如果搁置时间过久,则包子皮就会粘连笼布而出现粘底现象。
,如果您喜欢我的美食文章,请“关注”我,会有更精彩的美食文章奉献给您!欢迎您的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