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寒三友,是用笋丝、豆腐、面筋制成的,这道菜对人体蛋白质的补充是很好的,大豆纤维会更容易被人体吸收。梅、竹、松,在历史上最出名的就是《三友图》,这三种植物都是在寒风傲雪当中生长着的。
普陀粉丝虽然不起眼,但却是上桌率极高的菜,普陀粉丝的成功就在于制作过程中对火候,不同原料熟度等细节的把控。
*最为欣赏的「香泥藏珍」是用芋头、香菇、冬笋、马蹄、芥兰菜制成的,此道菜是*同志1984年来厦视察期间最为赞赏的一道。
在2003年第四届中国美食节上,南普陀的素菜“丝雨菇云”、“南海金莲”、“鹭岛明珠”一起获得中国名菜称号。南普陀素菜从此也有“天下第一素宴”的名号。
南普陀素菜之所以敢称天下第一素宴,是因为讲究素菜素名、素菜素料、素菜素做,没有荤的造型。素料素做指的是五辛、五荤、蛋类、动物油等原料调料是绝不能使用的,保持不动荤腥的戒律。素菜素名是指不模仿荤腥食物命名,南普陀素菜取名都很雅致,富有意境和文化内涵。就是这样的做法让南普陀素菜与各种素食派系区分,从多元的中国素食格局中凸显出来。
1962年,郭沫若先生游览了浙江舟山普陀山后,又来到厦门南普陀寺,在品尝素餐时,看见一道风味独特的素菜一“当归面筋汤”,有半片香菇沉于碗底,犹如半月沉江,就即兴题诗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