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距离“新十条”发布已经过去两周,首批在朋友圈宣告阳性、连载病程的新冠患者也逐渐康复,喜提抗体。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是三年来首次直面新冠病毒的两周,从一线城市到县城乡镇,办公室、小区、校园纷纷上演“奥密克戎版狼人*”,一睁眼身边就有人嗓子“被刀”。
这也是信息超载的两周,抗原怎么用、什么药不能同时吃、同事/家人/室友阳了怎么办,家族群里平均每天有 10 个专家出手解答。
两周以来,也有上万名网友在互联网平台参与了“新冠康复日记”的话题讨论,我们统计了其中的 5572 篇日记,提炼出常见症状、好物推荐等不同维度的排行榜。
我们希望用当下最鲜活的经验帖、抗疫经验,为正在苦战或尚未感染的你提供一些面对病毒的信心,亦或是为已经康复的你带来些许共鸣。
刀片嗓,不愿经历第二次12 月 15 日,钟南山院士在全国高校抗疫大讲堂讲座中表示,新冠走到现在的状态实际上是“新冠上呼吸道感染”,或者甚至简单地说就是“新冠感冒” [1]。
不过,在最近很多“阳过”的分享中,感染新冠还是比普通感冒要难受,症状和流感更接近。在五千多名网友的新冠康复日记里,发烧、咳嗽和酸痛是最常见的三种新冠症状。

根据北京市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阳性感染者居家康复实用手册(第一版)》,一般普通中青年患者感染新冠病毒,病程为 7 天左右,通常在第二天开始发热,第三天出现高热症状 [2]。
大多数人对于发烧都不陌生,无非是冷热交替的冰火两重天:
晚上睡觉的时候全身发冷,脸上却能煎鸡蛋。当时我真想把冰冷的脚在脸上贴贴,退烧还暖脚。
但最折磨的是遇上反复高烧,在希望和绝望之间反复横跳:
第一天:体温39,反复高烧无法降温;第二天:反复高烧,体温能降低到37左右;第三天:晚上高烧,体温能降低到36左右。第四天:退烧。在经历了N次反复高烧以后,终于恢复到了一个比较正常的状态。
除了发高烧,咳嗽也足以消磨人的精气神。在发病的不同时期,咳嗽会以干咳、咳痰等不同形式出现。“半夜被咳醒”“一呼吸就想咳嗽”“咳得肚子痛”都是常规反应。
伴随着咳嗽而来的,还有鼻塞和流涕,体验“水泥糊鼻”的窒息感:
第七天,体会到了水泥封鼻孔的感觉,鼻塞到窒息,咳嗽有痰,继续流鼻涕打喷嚏,两只眼睛流眼泪,七窍只剩下两窍还健在。
进入病程后期,不少人都出现了味觉/嗅觉在一定程度上减弱的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时期,靠吃“火鸡面”“麻辣锅”来测试味蕾是无效的,“辣是痛觉”这个知识点,不必等到辣得面目狰狞、嘴里还只有苦味的时候才明白。

在一众新冠症状里,要说最出圈、最让人望而生畏的,当属被冠以“刀片过喉”“宝娟嗓”之名的上呼吸道疼痛。
为什么感染后咽口水像吞刀片?
北京地坛医院急诊主任王凌航曾在采访中解释,这主要是因为声门和声带周围的黏膜发生了充血水肿,一般病程 3-5 天时表现明显。等呼吸道病毒感染急性期结束,病毒被清除,炎症减轻,水肿消失、改善,嗓音可以恢复 [3]。
除了嗓子,新冠病毒还对全身多个部位进行了疼痛攻击。头疼、肌肉酸痛、腰背疼、关节疼……从头到脚,病毒无所不在。
有人说,这个病毒就像是身体探测器,把平时有问题的地方放大。“比如我之前偏头痛,病程最难受就是头疼,现在其他也不疼了,可耳朵后胆经穴位跳着疼。”
阳了之后,居家如何应对尽管当前的奥密克戎病毒已经很难击溃人的免疫防线,但面对一段未知的斗争,我们难免恐惧焦虑——怎样算高风险人群?怎么对症治疗?应该在家还是去医院?“复阳”和“二次感染”有什么区别?
可以说,掌握了这五个问题的答案,你就拥有了直视“两道杠”的勇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