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评选茶餐厅里的“必点清单”,蛋挞肯定高居榜首。 那层层酥脆的外皮,轻轻一咬就化作满嘴的黄油香气,内里嫩滑如丝的蛋奶馅,每一口都是“绝绝子”的体验。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份家庭版港式蛋挞的详细做法,让你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地道的香港茶餐厅风味!
作为从业7年的美食达人,我尝遍了香港大大小小茶餐厅的蛋挞,也拜访过不少蛋挞师傅学习制作技巧。 今天这份配方是经过无数次实验后的“回魂”配方,能够完美还原那份记忆中的味道。
【蛋挞小知识】
港式蛋挞与葡式蛋挞的区别主要在于:港式蛋挞皮是层层酥脆的酥皮,馅料更加嫩滑清甜;而葡式蛋挞皮是千层酥皮,表面通常会有焦糖色的烤痕,馅料带有一丝焦香。
【材料准备】
酥皮部分:
低筋面粉 225g
无盐黄油 125g(室温软化)
糖粉 30g
盐 1/4小匙
冰水 60ml
蛋黄 1个(约20g)
蛋挞馅料:
鲜牛奶 250ml
淡奶油 50ml(这是蛋挞的“灵魂调料”)
细砂糖 70g
蛋黄 4个
全蛋 1个
蛋白 1个
香草精 1/4小匙(可选)
盐 少许
【工具准备】
蛋挞模具 12个(铝制或不沾模具均可)
电动打蛋器(手动也可以,但会更费力)
筛网
保鲜膜
烤箱
【制作步骤】
第一步:制作酥皮
1. 将软化的黄油和糖粉混合,用电动打蛋器低速打发至顺滑。 这一步非常关键,黄油一定要软化到可以用手指轻松按下去的程度,但又不能完全融化。
2. 加入蛋黄,继续搅拌均匀。
3. 将低筋面粉和盐混合后筛入,用刮刀以切拌的方式轻轻混合,不要过度搅拌,以免面筋过度发展导致酥皮不酥脆。
4. 慢慢加入冰水,边加边搅拌,直到面团刚好能成团为止。 水的用量可能需要微调,湿度大的天气可能需要减少用量。
5. 面团成型后,用保鲜膜包裹,放入冰箱冷藏30分钟。 这一步被很多人忽略,但实际上是“配方秘籍”中的重要环节,冷藏可以让黄油重新凝固,使得酥皮更加层次分明。
【专业技巧】
面团上手很粘? 可以在揉面的时候手上抹一点面粉。 但不要过量添加面粉到面团中,否则会影响口感。 如果面团实在太软,就多冷藏一会儿再操作。
第二步:塑形
6. 冷藏后取出面团,在案板上撒少量面粉,将面团擀成约5mm厚的片状。
7. 用模具在面团上压出比蛋挞模具稍大一圈的圆形面片。
8. 这一步是决定酥皮成败的关键:将面片轻轻按入蛋挞模具中,从中心向四周轻压,确保面皮与模具紧密贴合,边缘略高于模具边缘。 切记不要用力过猛导致面皮过薄。
9. 用叉子在底部轻轻扎几个小孔,这样可以防止烘烤时底部鼓起。
10. 将做好的空皮放入冰箱再次冷藏15分钟。 这个步骤很多食谱中没有提到,但这是“上头”的关键,能让酥皮在烤制过程中保持形状不塌陷。
第三步:制作蛋挞馅料
11. 在一个干净的碗中,加入细砂糖、蛋黄、全蛋和蛋白,用打蛋器低速搅拌均匀,注意不要打出气泡。
12. 将牛奶和淡奶油混合,加热至约60℃(微温,不要煮沸),加入香草精和少许盐。
13. 技术要点:将温热的奶液缓慢倒入蛋液中,一边倒一边搅拌,确保蛋液不会因为温度过高而凝固。 这一步被称为“回温”,是保证蛋挞馅料丝滑的关键步骤。
14. 将混合好的液体通过细筛网过滤,去除可能存在的蛋筋等杂质。 这一步看似繁琐,但能让最终的蛋挞馅更加顺滑,是“米其林级别”蛋挞的标准操作。
15. 将馅料静置约10分钟,让表面的气泡自然消失。 如果着急的话,可以用小火焰喷枪在表面快速扫一下,或者用厨房纸轻轻吸取表面气泡。
【避坑提示】
很多新手在这一步会遇到馅料有蛋腥味的问题。 解决方法是:1.确保使用新鲜鸡蛋;2.加入少许香草精;3.牛奶中加入一点盐。 这三招可以有效消除蛋腥味,让蛋挞馅更加香醇。
第四步:烘烤
16. 预热烤箱,上下火200℃预热10分钟。
17. 将准备好的蛋挞皮从冰箱取出,注入过滤好的蛋挞馅料,馅料的量控制在距离蛋挞皮边缘约3mm处,因为烘烤过程中馅料会略微膨胀。
18. 烘烤技巧:将蛋挞放入预热好的烤箱中层,200℃烤10分钟后,降温至180℃再烤约10-15分钟,直到蛋挞表面呈现淡金黄色,馅料中心微微颤动但已经凝固。
19. 千万不要等到蛋挞表面完全凝固不动了再取出,那时已经烤过头了! 正确的状态是:用手轻轻晃动烤盘,馅料中心还有轻微的晃动,但不是液态流动。
20. 烤好后立即从烤箱中取出,静置5分钟后小心地从模具中取出。
【成品呈现】
色:完美的港式蛋挞应该是外皮呈现金黄酥脆的质感,内馅则是柔和的嫩黄色,表面光滑亮泽。 如果你按照上述步骤操作,成品绝对是“惊喜”级别的视觉体验。
香:一打开烤箱,浓郁的奶香和蛋香就会扑面而来,混合着黄油的香气,整个厨房都弥漫着让人垂涎的气息。
味:咬上一口,酥皮层层分明,酥脆不腻;蛋挞馅则是入口即化的丝滑质感,甜度适中,奶香四溢,完美还原茶餐厅的经典口感。 这绝对是“一秒回购”的美味!
形:标准的港式蛋挞呈现花边杯状,底部平整,表面光滑,边缘略微褶皱,整体造型规整精致。
器:传统茶餐厅会用小巧的白色瓷盘盛装,家庭享用时可以选择简约的白色小碟,让蛋挞的金黄色更加突出。
【小贴士与变化】
1. 关于保存:蛋挞最好现烤现吃,口感最佳。 如果有剩余,可以放入保鲜盒中冷藏保存,食用前用烤箱160℃加热5分钟即可恢复酥脆。
2. 口味变化:
椰香蛋挞:在馅料中加入30ml椰浆,减少30ml牛奶。
红豆蛋挞:在倒入馅料前,在蛋挞皮底部放入少量煮熟的红豆沙。
奶茶蛋挞:用浓缩奶茶代替部分牛奶,风味独特,是“深藏不露”的创新口味。
3. 懒人版:如果嫌制作酥皮麻烦,可以购买市售的派皮,裁剪成合适的大小使用。 虽然风味会略有差异,但依然是不错的替代方案。
4. 低糖版:可以将配方中的糖减少三分之一,用代糖替代,口感依然不错,适合注重健康的朋友。
【厨师絮语】
每次做蛋挞,我都会想起在香港的那些日子。 蛋挞看似简单,但要做到外酥内嫩,色香味俱佳,却考验着烘焙师的基本功。 希望这份详细的教程能让你在家中也能享受到正宗的港式风味。 记住,烘焙是一门关于精确的艺术,一丝一毫的差别都可能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 如果第一次尝试不够完美,别灰心,每一次的“踩雷”都是通往完美蛋挞之路的一步!
对了,这款蛋挞有个“长肉预警”! 因为太好吃了,很容易一口气吃好几个,不知不觉就摄入了不少热量。 但既然已经做了,就尽情享受吧!
声明:本文中信息皆为个人观点,不保证完全正确无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