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沈嘉禄先生《亲爱的味道》一书,我就想到同里的味道。其实在几年前,我就在“吴江通”发表过几篇文章,但我不愿停息,我想试试能不能写出一点酱缸里面的新意。
说起酱缸,只要到各水乡古镇去转一圈,就会发现,周庄、乌镇、朱家角、安昌等等每一个古镇上都有酱园,好比说乌镇的“叙昌酱园”,如今已成为一个旅游景点了。游客走进“叙昌酱园”,能看到一排排整齐划一的酱缸,用类似乌篷船船篷的盖子给盖着,临走时游客还得买几瓶大酱回去,用来拌冷面、拌馄饨、拌茄子,炒酱爆猪肝、酱爆螺蛳、炒八宝辣酱、炒六月黄,让味蕾燃烧!
乌镇的“叙昌酱园”
去年5月,位于同里古镇的公号酱园面馆正式开业,烹制以“秋油”(古人谓,自立秋之日起,夜露天降,此深秋之际取第一抽之酱油,即是“秋油”)为主打特色的苏式面点,同时销售黄豆酱、辣酱、同里“阿婆菜”(注:黄腌菜)、原味雪菜等同里土特产。这一创意改变了同里酱园有坊无店的尴尬现状,古法酿造的酱香串联起众多“儿时味道”,调和出江南美食的醇厚灵魂。其实小川东路农贸市场的斜对面,曾有过同里酱制品厂开设的小门店,我每次到同里都要光顾并带些酱品回家,后来这家小门店不知何故“关张”(注:吴江方言,门店关门不再营业)了。
公号酱园面馆
公号酱园出品“秋油”
最近,我带着几分好奇光临新店。新店位于镇东一隅,靠近罗星洲的地方,虽有点偏,但酒香不怕巷子深嘛。门店是属于店主自己的房产,一幢三楼四底的沿街商铺,装修得很气派又不失古韵,门口一幅对联:“江南滋味酱油寻,富土乡情公号面”。服务员热情接待,介绍面汤是用鸡、鹅骨,经24小时熬制而成的。浇头无需许多调料炒制,只需“秋油”几滴就可。我点上招牌秋油鳝丝过桥面,在红汤重青的完美搭配中,果真收获了初冬里的一口鲜美。随之,买了黄豆酱和小酱瓜“笃悠悠”逛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