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
哲哉和小野二郎相识三十五载,除了各自的店面,他们没有在其他场合有过交集,也到对方的店里去做食客。
哲哉每周三都会去二郎的寿司店。不论刮风下雨,也不论预约有多满,二郎都会为他留出那个固定座位。
“我来这都超过5000次了,花了几千万日元。”
俩人之间从不寒暄,也不会聊聊最近的天气。吃,就已经代替了所有的交流。
二郎安静捏着寿司,哲哉专心的品尝。不需要点菜,二郎自会为哲哉准备好精心搭配的美味。
三十多年前,二郎偶然间听说了一位十分厉害的天妇罗制作者,他按耐不住好奇心,去拜访了哲哉的店铺,那是他们第一次见面。
他们的年龄相差二十岁,然而却是彼此为数不多的朋友和对手。两位造诣顶级的料理大师,拥有只有两个人才能心领神会的世界。
最初让二郎惊艳的是哲哉做的海鳗天妇罗,鳗鱼的腥臭味不仅完全不见了,而且还最大程度的保留了食物本身的风味。
“这已经超越了美味的极限。”二郎对哲哉的手艺赞不绝口:“经过他精湛的处理,有些食材变成了好像就是为了天妇罗而存在的一样。“
之后,哲哉也去了二郎的店铺,去感受寿司的美味。然而令他震惊的是,二郎的寿司似乎每天都在进步。
哲哉说:“不单单是为了吃他的寿司,还有他反映在寿司中的生活态度和美学。对待鱼肉的用心,对待米饭的用心,诸如此类的情感。在一枚小小的寿司中,倾注了无尽的情感,我能深深地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意义。大概没人能做到他这样,在一个寿司中倾入无限感情了。与其说是去吃寿司,倒不如说去吃那份心意。”
“我们是朋友也是对手,我们两个总是在比谁会一直做下去。”小野二郎说。
两个对待美食充满极致精神的人,在三十余年里一来一回的切磋着,彼此陪伴着,成长着,在最擅长的领域,成为更好的自己。
小野二郎对哲哉说:“如果人生的最后,忽然有一天捏寿司时,啪的倒下,对我来说就是最好的归宿了。”
入行
日本工匠精神,一生专做一事。调查显示:截至2013年,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小野二郎的店已经进入二代交接时期,他的儿子大郎已50多岁。这种匠人的精神在哪个行业都能给到启示。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从入行之初开始只专注做一件事情。然后反复磨炼,不转行、不跳槽、无职业规划、不和人竞争。直到突然有一天,积攒够了,自然而然声名鹊起,转眼就成了传奇高手!
小野二郎在不工作时,包括在睡觉时,都带着手套,是为了保护创造寿司的双手;给每条章鱼至少按摩40分钟,能够给客人带来完美的口感,而有些饭店的寿司口感如橡胶;米饭的温度要等同于人体温度,要用蒲扇扇风来降温······通过枯燥重复一件事,只为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