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宫廷流行一种宴席叫烧尾宴,主要是唐代大臣们拜宫或升迁时,为感谢皇帝向其进献食品的宴席。据说唐中宗吃完后,三天不思茶饭,光顾着回味美食。
烧尾宴中,羊肉菜谱占多数。“烧尾宴”的名字与羊有关。新羊初入羊群,会被群羊欺负,只有火烧新羊的尾巴,才能使它顺利融入。借此寓意,进入更高一级的官场,也要“烧尾”,以求仕途顺利。这个典故,就是从内蒙牧民那里传来。
在《太平广记》中,有关唐代肉类的记述总共有105处,羊肉独占47处,而猪肉只有12处。可见唐朝吃羊肉之普遍。
到了宋朝,羊肉在皇家的地位更特别,“饮食不要太多山珍海味,御膳房只用羊肉就够了。”宋朝的御膳房每年要消耗羊肉十万多斤。
宋朝皇帝大多数爱吃羊肉,宋仁宗做梦都想吃烤羊。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在宋神宗时期,皇宫一年吃掉的羊肉就有43万斤,换算成整只羊的话,差不多就是每天吃个10多只。
因为宋朝疆域较小,大量过去适宜养羊的地区,被来自内蒙等北方区域的少数民族占据,羊肉只能靠“进口”。
《辽史》记载,宋辽两国边境贸易,为削弱宋军的军事力量,辽国严控羊的交易数量,因为羊是军用物资,羊皮可以制造军队营帐和军服。西夏网开一面,允许卖羊给大宋,可价格上狠宰一刀。所以,在宋朝一般老百姓吃不起羊肉,俸禄低的小官也吃不起。
苏轼,很喜欢羊肉,在开封当官时,吃羊肉还比较宽裕,贬到惠阳后,一贫如洗、囊中拮据,只能隔三差五去市场买些没人要的羊骨。
再到后来,蒙古人入侵,建立元朝,蒙古羊,开始更大规模在中原流行,从魏晋唐宋一直延续到现在。
2019年阿里丰收节已开启。最正宗的内蒙羊肉,就要来了。8月27日,是“锡林郭勒羊肉节”,来自锡林郭勒的羊,又可称为神仙羊,喝矿泉水,吃有草药的青草,每天在草原深处日行四十里肉质鲜美,肥而不腻,无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