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爱吃,也会吃。每年都是等到阳澄湖大闸蟹最肥美的时候,利用周末等假期结伴出行,在阳澄湖镇、巴城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姚水生说,在物流尚未发达的年代,阳澄湖大闸蟹主要在长三角包邮区内流动,上海的老饕食客就已经是阳澄湖大闸蟹的主要消费群体了。
市面上鱼龙混杂的“阳澄湖大闸蟹”一度让消费者对阳澄湖大闸蟹心存疑虑,开始观望。“今年政府加大了市场分类销售的监督力度,只有湖区围网养殖的大闸蟹才能叫做阳澄湖大闸蟹,按所核准的面积相应数量佩戴阳澄湖大闸蟹原产地防伪标识。”据了解,今年的防伪标识是一个红色方形的蟹扣,正面是统一的地理标志,反面是各个产区品牌信息,二维码可查询并唯一验证,不可伪造。
1.6万亩围网养殖的阳澄湖大闸蟹今年产量在1400吨左右,而这仅是阳澄湖地区大闸蟹产量的一小部分,按照这一标准,其他湖区空旷水域和标准化池塘养殖的大量的大闸蟹都没资格自称“阳澄湖大闸蟹”,只能叫做xx品牌大闸蟹,并标明实际产区。“目前想吃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认准地理标志是最靠谱的方法。”姚水生说。
对于阳澄湖围网养殖区域的去留问题,来自相城区农业农村局的消息称,目前并没有收到拆网的指令,区里的围网养殖面积稳定在8000亩,后续绿色环保是发展主旨,规格更大、体型更平均、亩均效益更高的新品种正在研发中。
“只要阳澄湖在,大闸蟹就一定会有,阳澄湖大闸蟹的金字招牌就不会丢。”在姚水生看来,阳澄湖大闸蟹之所以受消费者青睐,主要是因为天然的生态条件造就的高品质,而能长期受食客推崇,是源于一直以来对品质、口感的追求。
“有人说今年开捕晚,错过了中秋,影响销量,但阳澄湖大闸蟹追求的是品质,不到时间,蟹的品质达不到标准,就不能上市。”即便真的“上岸”了,现有改造的标准化池塘里用的是原水、原苗、原技术、原班人马养殖,品质基本达到了阳澄湖大闸蟹的标准,“可能当地养了几十年螃蟹的蟹农能分辨出细微的差别,对于食客来说,外观和口感几乎是一样的。”
秋风起,蟹脚痒。连日降温,阳澄湖大闸蟹将大规模上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沿湖区域汇集,其中距离阳澄湖仅一小时左右车程的上海市民更是近水楼台。数据显示,国庆黄金周,相城区阳澄湖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接待游客20.6万人次,同比增长7.3%,备受食客推崇的吃蟹地莲花岛就在度假区内。
新民眼工作室 毛丽君
图片 | 陈梦泽
编辑 | 黄佳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