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R-奖励和反馈机制必不可少。(Reward and Feedback)
大多数人的自律,关注点都集中在了读书、做题、背单词、写复盘上面,但是很少人重视暗示和奖励。
如果我们做一件事的奖励不够清晰,这件事就没那么有吸引力,就无法在大脑内形成习惯回路。
所以我们放轻松点,干嘛要把自律当成很痛苦的事情?那样怎么会真正喜欢上它呢?
人就是天生短视的,我们需要让每件事能看到好处,能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要清晰、可视化。
洗护行业有一句话:“泡沫是一种巨大的奖赏。”
牙膏、沐浴露、洗发水、洗面奶,都会加入起泡的化学物质。其实这些物质并不会带来更好的清洁效果,但是泡沫会让「我洗干净了」这件事变得清晰可见。
作为对比,人人都刷牙的情况下,却只有10%的美国人每天使用防晒霜。因为防晒霜涂上去之后看不见,也没有什么感觉。
就像吃饭前说:“我要开动了!”
我们可以在任务之前,深呼吸一口,然后说:
“我要开始了!我要在30分钟内完成它!然后用巧克力饼干奖励自己!今天是坚持自律的第100天!”
这种充满仪式感的方式也能带来非常好的效果,我们可以戒掉那些套路鸡汤文了。
每日复盘,也是一样的底层逻辑。除了挖掘细节、总结经验,我们忽略了它的奖励和反馈。将每天的任务完成情况做可视化的梳理,看到每一天的进步,让我们可以带着愉悦的心情入睡。
2H-健康管理。(Health Management)
最后也最重要的一点。
自律是一场马拉松,能够坚持跑完的不一定是拥有最好装备的,而是长期保持健康好状态的那个。
保持身体健康是做任何事情的基础和前提。一个状态良好火力全开的身体,更有利于我们提高效率去完成任务。
以前的我经常不吃早餐,就为了可以多睡一会儿。结果急匆匆去到教室,老师还没开始说话,我就已经饿的不行。老师在课堂上讲了什么也不知道,只听见肚子咕咕叫了。
后来导致了更严重的后果,吃过晚饭就会肠胀气拉肚子,一出门就找厕所。
身体的警报频频响起,我才明白了父母说的“按时吃饭,好好吃饭”的重要。
三餐一定要规律,饮食一定要健康,少吃高糖高脂肪的食物。现在的我已经养成了出门带一个水果、一瓶牛奶的好习惯。感觉精神比平时好了很多,身体也不再那么沉重了。
保持充足的睡眠,给大脑一个休息和调整的机会。早上的两小时比熬夜到三点赶进度的效率要高得多。
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间,砍掉的这部分预算我们可以花在运动和健身上。
每一次痛快流汗过后,身体就像获得了新生。低头久坐弯腰的你,会爱上运动之后滚烫的血液流过全身的感觉。
03.找到自律的敌人化敌为友
自律没有通行的方法,但自律有共同的敌人。
1.完美主义
至刚易折,至柔无损。
执行计划时必然会出现意外情况,灵活调整,弹性有度,才能不被打乱了计划。
一次马拉松长跑,鞋带散了,我们必须停下来系鞋带。
即使停下来浪费了一点时间,我们也要保持平常的心态和节奏;不要因为调整到不熟悉的节奏上,最终影响了全程的发挥。
2.拒绝遗忘。
不要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
牢记来时的路,才不会偏离了航线。走了很长的一段路又回到原地,就像弄了一下午的表格却没保存,总会让人很难接受。
记下生活日常里的每一次小鼓舞、小成就。回头看看,自律的这条路上并不孤单,原来都被快乐和成就铺满。
3.正视自己的*和情绪。
*和情绪是万恶之源,但它并不是罪恶本身,逃避和厌恶才会结出罪恶的果。
想去吃火锅、喝奶茶、玩一局游戏,这些都不是问题,一味的压抑它才会带来问题。
天气会变化,我们也会有情绪不好、想要偷懒的时候。不要把人活成了机器,有的人在自律的路上成了超人,有的成了非人。
不要让自己的生活充满了「牺牲感」,牺牲了今天再去牺牲明天,那么我们的坚持也将不再有意义。
4.少用手机。
碎片化的时间不利于我们去处理复杂的事务,这会打断我们思考的进程,影响效率。
微信这些即时通讯软件确实很方便,但也会对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产生干扰。
我们可以在固定的时间处理信息,比如午饭、晚饭后的15分钟,洗澡前的15分钟。
5.分散的注意力。
做好一件事的秘诀就是永远专注当下。
番茄工作法常常用来掌控时间,其实它也很适合用来保持专注。(有时候太多的工具APP并不是好事)
面对眼前的任务,我们设置一个番茄钟(25min),中途不可以去做计划外的事,直到番茄钟响起。如果一项任务需要的时间超过25min,则拆分任务,分成若干个番茄钟。
每当完成3-4个番茄钟,可适当延长放松时间,作为一种身心调整策略或者是奖励机制。
吃点东西、听几首歌、跟家人朋友在电话聊几句...我用这个方法,效率比之前提高了50%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