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城的正中央,端坐着一座红墙黄瓦的宫殿群,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就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如今叫故宫博物院。
好些朋友们去过故宫,跟着旅游团或是和家人一道,在午门买张六十块钱的门票,就能走进这座住过二十四位皇帝的“紫禁城”。
票买完故宫逛完,有人觉得这六十块钱看遍明清两代皇宫,值!有人说这不就一景点吗,人家国家博物院不收钱,这故宫博物院一张口就是60块钱,太贵了!
诚然,故宫博物院的票价要比许多景区要高,但它值不值60块呢?
别急,您看完这篇文章,心里就会有个答案。
首先,故宫作为两代皇宫,里面随便一块砖都比咱们全家的装修还讲究,这点想必没有争议。
咱就说太和殿前的“金砖”,看着灰扑扑的,制作工艺却有29道——选土要挖一米深的“黏土层”,泡上八个月去杂质,烧制时火候得像中医把脉似的精准,最后用桐油浸泡晾干,敲起来跟编钟似的清亮。
当年修养心殿里,光拆屋顶的琉璃瓦就拆了仨月,每片瓦都编号登记,坏了一片就得找苏州老匠人按古法重烧,一片成本就得几百块。
更别说故宫博物院里那186万件文物了。那《千里江山图》每展开一次,对它的保养要比伺候月子还金贵:得提前半年给库房加湿,展柜温度控制在18℃,湿度55%,每次展览不超过56天,怕颜料里的矿物成分“累着”。
还有那套乾隆的金发塔,去年修复时,故宫文物医院的师傅们戴着放大镜,用0.01毫米的金丝一点点补缀,光人工费就花了上百万。
千里江山图
国家文物局的专家们算过这笔账:光维护这些古建筑和文物,每年每平米的成本就赶上三线城市一套房的首付。每人60块的门票,故宫其实根本挣不回本!
疫情三年亏了10个亿,钱都“漏”哪儿了?常听人说“故宫家大业大的,还差钱?”这可太冤枉了,其实故宫这几年和大家一样,难着呢。
2019年的故宫还天天挤破头,1600万游客一年带来9亿多门票收入,可2020年疫情一来,故宫大门一关就是123天,全年就来了345万游客,门票收入直接砍到2亿。
可故宫该花的钱可一分不会少:慈宁宫的房梁糟了,得换东北红松;钟表馆的玻璃展柜老化,得换成防紫外线的德国进口货;2000多个职工的工资,哪怕闭馆也要照发。
最揪心的是2021年,原定修缮的武英殿因为缺钱差点延期,后来还是靠社会捐赠才凑够了钱,您就说难不难吧。
人潮涌动的午门
有人说:“门票是不赚钱,可故宫卖文创赚那么多,口红、书签一年卖几十亿,还能缺钱?”
您不知道,故宫可真是有苦说不出,因为它的文创收入里70%都得反哺文物保护。
就说“故宫日历”吧,卖一本赚10块钱,可这些钱都拿去给《永乐大典》做修复了。疫情期间线下店关了80%,线上销量撑死了也就原来的三分之一,故宫角楼咖啡连租金都快交不起了。
您想想,故宫光一年的水电费就得4000万,相当于每天烧掉一辆小轿车,这开销谁扛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