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估计有人要问了:“你前边说的这些我看懂了,故宫确实挺难,可是这60块钱的门票和故宫的花销比起来,到底有多大差距呢?”
咱不妨来算笔明白账:故宫门票旺季60元,淡季40元,要是按2019年疫情前的1600万游客算,全年门票收入有9.6亿。
可是咱来看看支出的项目,故宫光古建筑修缮一年就得花20亿,文物保护15亿,人员工资8亿,再加上安防、科研,一年缺口至少30亿,别说60块了,门票就是再翻一倍也填不上这缺口。
那故宫的钱从哪儿来呢?70%靠国家财政拨款,剩下的靠捐赠和文创。
换句话说,您花60块钱,国家还得倒贴100块给您“开小灶”,才能让您看到故宫的完整模样,这是占便宜了,偷着乐吧!
咱对比国外就更清楚了:法国卢浮宫门票17欧元(约130元),还不包括临时展览;英国大英博物馆虽说免费,可他们国家的税出奇的高,文物维护费有一半来自纳税人腰包。
咱们故宫呢,60块钱能看啥?三大殿的威严、御花园的精巧、9371间房的格局,还有那些平时在纪录片里才能看到的国宝。
更重要的是,您踩的每块砖、看的每片瓦,都是600年历史的“活化石”,这传承的分量,能用钱算吗?
常有人说:“公园都免费,故宫咋就不能敞开大门?”
要回答这个问题,里头门道可多了:
故宫不是普通公园,是世界文化遗产。您看颐和园门票30元,里头的古建筑维护标准比普通公园高了十倍;敦煌莫高窟门票100元,还得预约限流,为啥?怕人多踩坏了壁画。
故宫要是免费,每天得涌进20万人,红墙地砖三个月就得磨穿,文物展柜的玻璃半年就得换一批,到时候您再来看,只能看“人从众”,想看清楚九龙壁上的龙鳞?门都没有。
再说了,收点门票钱,也是给老祖宗的家业“攒家底”。这两年故宫新开了寿康宫、西六宫,为啥?就是靠门票收入和社会捐赠,把过去不开放的“冷宫”修缮好了。
您现在能走进甄嬛住过的永寿宫,看看当年小主们用的胭脂盒,这60块钱,不就相当于给老房子“添砖加瓦”了吗?
故宫的每片瓦都是故事,每根柱子都是传承。60块钱,买不来一顿高档饭,却能让您在太和殿前站一站,感受“天子守国门”的气魄;在储秀宫里走一走,想想慈禧当年怎么训太监。
这钱花的不是门票,是给老祖宗的遗产“续费”,是让咱孙子的孙子还能看见这些老宝贝。
您说这钱贵吗?有人觉得贵,因为看不见修缮背后的千万次弯腰;有人觉得值,因为知道每块砖都驮着六百年的风雨。
您觉得60块钱的故宫门票贵吗?点赞收藏,欢迎在评论区说说,分享分享咱们逛故宫的“心得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