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不少老年人觉得,吃点青菜总归是好的。不沾荤腥,少油少盐,多半也觉得“安全”。
问题是,有些菜看起来没什么,但对高尿酸人群,尤其是老年人来说,吃错了真能拖出一身病。
有医生反复提醒这事,说得很清楚,但很多人就是嘴馋,改不过来,非得等到脚肿疼得不能走路、尿酸飙到600才想起节制。
尿酸的升高,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肉吃太多。也不是说喝啤酒就一定中招。
关键在于人体内的嘌呤代谢是否稳定。然而,部分蔬菜所含的嘌呤量远超众人预期。
最典型的是紫菜,这个被误认为“清淡健康”的东西,每100克里嘌呤含量高达274毫克,远远超过一般肉类。
有调查数据显示,紫菜在高尿酸膳食中被错误地当作“低嘌呤食品”的比例高达52%。
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患者,在不知道的情况下,正在吃着“健康食物”把病情往上推。
紫菜的问题不止在嘌呤。它还是高蛋白藻类,富含核酸类物质,进入体内后会迅速转化为尿酸。
特别是晒干后的紫菜,更浓缩了这些成分。有些人以为煮汤能稀释浓度,其实只是心理安慰。
水并不能中和嘌呤。而且不少速食紫菜还含有调味添加剂,钠含量偏高,进一步加重肾脏负担。
对于本身肾功能就偏弱的老年人来说,等于把双重压力加在代谢系统上。
除了紫菜,竹笋也是个大坑。这个食物在春天格外受欢迎,口感爽脆,但对高尿酸人群非常不友好。
竹笋的嘌呤含量每百克约达150毫克,处于中高等级。更为关键的是,其含有草酸,草酸会与钙相结合,进而形成草酸钙结晶,这种结晶容易堵塞肾小管。
这就不仅仅是尿酸的问题了,而是肾结石、尿路阻塞的隐患。一旦尿路堵塞,小便就会不畅,体内尿酸无法排出,尿酸浓度一旦升高,痛风即刻发作。
有数据指出,在尿酸超过520μmol/L的人群中,有35%以上的个体在食用竹笋后的一周内出现痛风症状或关节不适。
有些人觉得量少就无碍。实际不是。嘌呤的积累是个过程,不是今天吃了明天才发作,而是长期的代谢过载。
竹笋这种纤维粗的蔬菜还会刺激肠胃蠕动,对于本身有胃病的老人,也不算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