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籍文档 >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文体是什么(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有什么写作特色)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3-06-27 09:33:30作者:YD166手机阅读>>

作者:王兴伟

统编本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语 文素养目标是 “学习略读”。 在单元提示语中,编者对“略读”的解释: 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 略读时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其他部分的文字则可以快速阅读。 在“教师教学用书”中,编者又对“略读”做了说明: 略读就是有重点地阅读,目的性阅读,阅读的目标是“粗知文章大意”,不必咬文嚼字,“不必开掘许多‘微言大义’”。

《叶圣陶二三事》的“思考探究题二”是这样设计:

作者在第 1 段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 文中还有类似这样含义丰富的语句。 再找一些出来做分析。

一方面是“粗知文章大意”,不必咬文嚼字,“不必开掘许多‘微言大义’”。一方面又要学生分析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似乎这是教材设计的矛盾,其实不然,这是由此文的文体特点决定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一篇写人叙事的纪念性文章。纪念性文章主要是通过写人叙事来表达作者对纪念人物的感情。因此,人、事、感情是阅读此类文章的关键要点。 人是写作对象,事是表达感情的载体,感情则是纪念文章的灵魂。 因此,不读出纪念文章的感情,那么就枉读了此类文章。 而字里行间的感情,略读是读不出的,必须通过咬文嚼字、咂摸品味,才能品出语言意蕴。

除了课后探究与思考所指出的这个句子外,文中还有许多言简意赅但又蕴含深厚感情的句子。

比如:

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一处是: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

这句话,将叶圣陶先生与孔老夫子对比,表达叶圣陶先生做到了孔老夫子 “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 尤其是“偏偏”这一副词,修饰“做到了”,不可能中却有可能,这就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钦佩与景仰之情。

再如: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

这句话, “凡是……无不……”双重否定句式自然表达了作者强烈的钦佩与敬仰之情。 但这句话中,“有些”一词同样不可忽略。 “有些”意味着同叶圣陶交往的人,不分深浅,都“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 与叶圣陶先生交往深者,感动其“待人厚”,是比较常见的的,但难能可贵的是凡是与叶圣陶先生“有点”交往的,也能感动其“待人厚”。

如果粗粗略读,恐怕“有些”词语,就会从我们眼前悄悄地溜走。

又如:

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 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这句叙述话语,用简洁的语言不厌其烦地列举叶圣陶先生送客人、告别时的动作。 看似是普通的叙述,但仔细品品,在详尽的描写中,却蕴含着作者对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景仰之情。

又比如:

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

这句话的魅力不在于“常常”一词,而在于独特的句式。这句话是典型的“张中行式”短句,一字、两字成句。但正是这些别致的语句却表达的是张中行对叶圣陶先生的景仰与钦佩。不妨我们将此句话改成:叶圣陶先生虽然去世了,但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这样平平的语言与张中行的句子一比,高下自不必说,更重要的是,字里行间蕴含的感情韵味则全然消失。理解这句话的感情韵味,我们需要结合开头的“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去世内心是非常悲哀的,这种悲哀之情也延续在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心情沉痛悲哀的张中行,在回忆叶圣陶先生时,自然难于抑制内心的悲哀、沉痛,这份感情凝聚笔端,最好的表达方式,莫过于运用简短的句子。否则,长篇大论,冲淡的是真挚之情。这就是句子形式与表达感情的一致性原则。

以上,通过对文中典型语言的咬文嚼字,品析揣摩,我们才能读出字里行间蕴含的感情。像这类散文,如果仅仅以略读的形式,训练学生概述文中所述事件,评价人物精神品质,而忽略散文“一字一句总关情”的语言,那么这样的略读,除了“应试”,实在得不偿失。王尚文教授说,“文学教育需要向文学的语言艺术适当倾斜,因为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学习语言的最佳范本。但遗憾的是,在许多情况下,语文教学容易局限于文学作品的主题、人物、思想、情节等等,对其语言则容易一带而过。”略读文体选择有界,略读文学作品,贵在得法历练,否则只重“主题、人物、思想、情节”,语言略略读过,那么语文教学“品质”必然低下。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文体是什么,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有什么写作特色(1)

栏目热文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微型课教案(叶圣陶二三事优秀教案ppt)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微型课教案(叶圣陶二三事优秀教案ppt)

第一教时教学目标:1.知识建构(1)积累并尝试使用“修润、商酌、颠沛流离”等新鲜词汇。(2)了解作者张宁行、叶圣陶等与作...

2023-06-27 09:43:04查看全文 >>

叶圣陶先生主要内容(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五个部分概括)

叶圣陶先生主要内容(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五个部分概括)

第四单元一、课文内容《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从治学、待人、为文等方面记叙叶圣陶先生生前的一些琐事,表现了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

2023-06-27 10:02:54查看全文 >>

叶圣陶资料介绍(叶圣陶的个人资料简介)

叶圣陶资料介绍(叶圣陶的个人资料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年),苏州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

2023-06-27 09:46:39查看全文 >>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堂实录(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备课活动记录)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堂实录(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备课活动记录)

在全国真语文2018年成都站暨“中小学语文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题第二期研修班期间,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真语文专业委员...

2023-06-27 09:46:54查看全文 >>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设计一等奖(叶圣陶二三事课笔记)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设计一等奖(叶圣陶二三事课笔记)

点击文末【了解更多】,可免费下载教案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学习略读,能快速捕捉阅读重点2、 理清全文思路,赏析精彩...

2023-06-27 09:47:59查看全文 >>

叶圣陶的资料(叶圣陶是怎么死的)

叶圣陶的资料(叶圣陶是怎么死的)

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江苏苏州人,我国现代作家、教育家、...

2023-06-27 09:49:28查看全文 >>

叶圣陶主要作品(作者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主要作品(作者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

2023-06-27 09:41:46查看全文 >>

叶圣陶先生写作特点(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写作有哪些特点)

叶圣陶先生写作特点(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写作有哪些特点)

知识点概论创作主题:1、 对爱与美的关注与赞扬。2、 关注在封建宗法制的影响下,人与人之间产生的隔膜。3、 关注高校教育...

2023-06-27 09:27:58查看全文 >>

高中化学平衡产率计算公式(化学中平衡产率如何计算)

高中化学平衡产率计算公式(化学中平衡产率如何计算)

提到化学学科,考题中计算类的题自然不算少,这类题往往考察的也是综合知识点的。所以今天,我们要推荐的课程知识点时【名师带你...

2023-06-27 10:00:14查看全文 >>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公式中的浓度是起始浓度还是平衡浓度)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公式中的浓度是起始浓度还是平衡浓度)

对于可逆反应:aA(g) bB(g)=cC(g) dD(g)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时,其计算的表达式为一,化学平衡常数...

2023-06-27 10:04:31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