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阿炳拉奏完第一首曲子,杨教授就问阿炳:“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阿炳说:“是我随意拉的,没有名字。”杨教授说:“那不妥,你拉曲子得有个名字才好!”
阿炳沉浸了很长时间没有开口,闭着眼睛,歪着头, 心里面在想着什么。杨教授没有继续再打扰阿炳,只是默默地点了根香烟递给了他。
左起杨荫浏教授
阿炳拿着香烟低头抽了几口沉思片刻:“就叫二泉印月吧!”杨教授说:“这样会被人们认为有抄袭的嫌疑,广东那边有个曲子叫《三潭印月》,一个‘印’字我们改掉它。这样,我们这里有个映山湖,就叫《二泉映月》吧!”阿炳说:“你有文化,就听你的!”3首曲子全部是一次就通过。
倒带的时候,杨教授对阿炳说:“马上可以听听了!”阿炳流露出惊喜的表情说:“真的啊!”杨教授说:“真的。”
音乐一放出来,阿炳激动得不得了,就去台子上摸机器,抱住那个机器说:“催弟催弟,你听,这是我的声音啊!继而转向杨教授,杨先生这里面有仙气的!”第一支乐曲录好后,阿炳仍旧兴奋地抱牢机器不肯放手。
当晚为阿炳录了3首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3首琵琶曲:《龙船》、《昭君出塞》,《大浪淘沙》。
阿炳最喜欢的《梅花三弄》还没有来得及录,是因为录音需要用的钢丝不够,就没有录这首曲子,非常遗憾。
当年为阿炳录音的进口钢丝录音机
据说阿炳会演奏的曲子有700多首,还有不少说唱曲没有录下,两位音乐家打算明年假期再来无锡为阿炳继续录音,但阿炳的身体状况不行了,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
在1950年12月4日,也就是录音后仅仅相隔3个月时间,阿炳吐血病故了。29天后,妻子董催弟也随他而去。于是,这6首曲子就成为了阿炳的绝世之作。
回顾阿炳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是充满了坎坷,4岁时丧母,8岁随父在雷尊殿当小道士。和父亲度过的时光阿炳应该是最快乐的,无忧无虑,到了中年却不得不以卖艺为生。
晚年,阿炳更是穷困潦倒、疾病交加,和妻子屈居在一间大约20平方米的小平房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