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书法
在政治上,虞世南也是一把好手。他一生跨越了三个朝代,绝大多数生涯是在乱世中度过的,难能可贵的是懂得与时俱进,把握好变与不变的人生之度。
虞世南的为官是从陈朝开始。隋炀帝知道人才的重要,从陈朝的众多俘虏中招揽了虞世南。
可虞世南深知自己耿直的个性为隋炀帝所厌,干脆就安安静静在秘书省整理古籍,没有为了迎合圣上而改变自己,30年不改其志,也真是耐得住寂寞。
一入唐朝,虞世南处在政治开明时代,遇见的是擅于纳谏的唐太宗,不用担心会有小鞋穿。于是,他的率真之性也表露无遗,成了一个积极的进谏者。
贞观年间,虞世南历任著作郎、秘书少监、秘书监等职,先后封永兴县子、永兴县公,故世称“虞永兴”“虞秘监”。
他虽容貌怯懦,但性情刚烈,被李世民称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五绝。
虞世南去世后被绘像凌烟阁,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在早已过了知天命的晚年,虞世南华丽地展示了毕生的才华,赢得了生前身后名。
凌烟阁虞世南像
二、何为“垂緌”?何为“疏桐”?緌,本指古人戴冠时的帽带在颔下打结后的下垂部分,这个没有争议。但是绝大多数资料都把蝉的触须比喻成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这就大错特错了。
蝉的触须并不明显
首先,蝉的触须根本不明显,算不上緌,也不可能垂。其次,触须和下文的“饮”搭配并不妥当。
通过观察真实的蝉可知,蝉喙的样子是细长的,和垂緌的形态最接近,位置也是颔下。而且由蝉喙的“垂”到“饮”,逻辑上是完全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