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一圈半,包括三根弧线:左右两根蓝色的是顺时针内旋,中间这一根就是顺时针外拓线。这不仅仅是牵丝连接,本身已经成为草书笔画的一部分。
但因为绞锋问题,外拓圈不容易写,你看传为唐朝《古诗四贴》草书"别"字,顺时针外拓圈两个箭头所指的地方,其实都是补了一笔。作者用倒笔往上写,很失败。
至于逆时针的外拓圈,那就更不容易写了。《古诗四贴》草书"老"字,连续三次逆时针外拓,第一次和第三次写得小还可以,接近于一个节点,第二次写大了,又出事了,出现了黑黑的一大块。
3.避免绞锋的方法
如果你能避免绞锋,那么写外拓也就没有问题了。
3.1到绞锋点飞出
汉字本来的设计,原本是不写外拓,譬如皇象《急就章》一个简单的"人"字,只有两笔,一撇是顺时针内旋,一捺是逆时针内旋,绞锋点在什么地方呢?就在一撇的结束的地
方。有没有外拓圈呢?那就是连接撇捺的那个半圈。这个外拓半圈是飞度的,不是在纸面上实际写的。这样一来,就避过了绞锋的问题。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