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这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夙愿。因此,当孩子表现得"平庸"时,从起初的不愿意接受,到最后的失望,会很快在部分家长心里产生沮丧感,却不愿意耐心等待。因为,他们忽略了: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渐进过程。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天资聪慧的人不一定就能成为人生赢家,而往往走到最后,成就一方事业的人,大多是那些平庸的"幸运者":他们有幸在正确的时间,遇到了优秀的父母,接受了科学的引导,成就了不平凡的人生。

(2)因人而异,合理规划孩子的未来。
天才是可遇不可求的宠儿,他们因稀少而珍贵。但是,历史证明,所有成功的天才背后,都有两个共同之处:
①他们没有坐享其成,非常珍惜天赋,并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才最终成为一个时代或一个领域的标杆。
②他们都有一个和谐的家庭和智慧的家长。以上两点缺一不可,否则哪怕再慧,天才最终也会泯然于众人。
天才的成长尚且如此,那作为大多"平庸"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成长则更需要家长的正确教育和引导,尤其需要家长:悦纳"平庸",允许差异,欣赏孩子,合理规划。
庸才不等于废才,他们也许不能成为最顶尖的人物,但通过自己的努力,他们亦能在平庸之中,创造不平凡的辉煌,成为追梦路上最可爱的人,他们同样让人仰望。

2. 期望过高,会让孩子自我否定。
(1) 自我否定的产生。
有学者曾对初一到高三的3000名家长做过一次调查,发现近87%的家长都期望孩子考上名牌大学。在另一项调查中,上海市区和郊区有57.8%的家长要求孩子"样样争第一";对于孩子的职业,则有91.8%的家长希望孩子将来从事高薪脑力劳动。
"第一"、"高薪"、"名牌大学",这些都是稀有资源。有人占第一,那就会有更多的人失去第一。追求本身没有错,但错在不切实际的盲目追求。
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超出了其承受范围,就会让他在巨大的压力中负重前行,并会因目标未达成,而变得焦虑、无助、苦恼,从而产生自我否定心理。

(2) 自我否定是把双刃剑,消极的一面影响最大。
自我否定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从积极的一面来看,适当的自我否定,有助于认识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发更大的动力,这是一种勇敢,更是一种智慧;
从消极的一面来看,自我否定,会让自己自卑,丧失自信,并在潜意识里无限放大自身的不足,变得一蹶不振。这是一种由内而外的价值否定,即便有自我改变的机会来临,也会因内心的不自信而错失。
(3)过度自我否定的危害。
孩子在学习上一旦产生自我否定,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正确的引导,就会认为自己太笨,将"自我否定"转化为"否定自我",这样的后果是很严重的,甚至是不可逆的。
过度的自我否定,容易产生抑郁、焦虑、自卑和恐惧等心理。这些心理是内心的恶魔,它们时刻吞噬、消耗着孩子的精力:抑郁,让人感觉"我不行";焦虑,让人怀疑自己的行动力;自卑,让人陷入死胡同;而恐惧则让人在无法解开的绳结中,越挣扎越被捆绑得紧。

